難產的奇瑞IPO:遲到的資本成人禮與未竟的轉型豪賭
車媒體 | 04-14
21924
當奇瑞汽車在2025年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時,資本市場正在上演一場精密的IPO解碼游戲。這場號稱“中國最大燃油車IPO"的資本突圍,能否打破奇瑞的產業周期魔咒?
很顯然,資本市場看到的不僅是一家車企的IPO申請,更是一部中國汽車工業從草莽崛起、錯失風口到艱難轉型的濃縮史。這場始于2004年的資本長跑,在五次折戟、二十年股權迷霧后終于迎來終章。然而,在新能源革命顛覆行業規則的時代,奇瑞的上市顯然并非功成名就,而是另一場生死博弈的起點。
股權重組:資本化的曙光與暗影
奇瑞此次IPO的最大底氣,來自其終于厘清的股權結構。通過將奇瑞控股42.32%股權下沉分配,蕪湖國資、瑞創投資與立訊精密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表面上終結了因早年“掛靠上汽”遺留的產權糾紛。但4家未完全披露的員工持股平臺,仍為控制權穩定性埋下伏筆——這或許解釋了為何招股書強調“實際控制人仍為蕪湖國資委”,卻在股權穿透中留下曖昧空間。
歷史經驗證明,股權結構的“表面清爽”未必等于資本信任的建立。2019年混改引入青島五道口時,奇瑞也曾宣稱解決治理頑疾,但隨后的資金鏈斷裂與立訊精密接盤,反而讓股權復雜度不降反升。此次重組雖更具徹底性,但在汽車產業“合縱連橫”加劇的當下,分散的股權結構能否抵御未來戰略投資者的博弈,仍是未知數。
“燃油車利潤依賴癥”的雙刃劍能否雙面出鞘?
奇瑞2024年113億凈利潤的亮眼數據,本質上是一場危險的利潤狂歡。其74.8%的燃油車收入占比,在電動化滲透率突破40%的2025年顯得格外刺眼。這種“時空差”戰略的脆弱性已開始顯現:俄羅斯市場銷量因盧布貶值連續下滑,歐盟碳排放新規倒逼燃油車關稅飆升,而奇瑞在主流新能源市場(如歐盟)仍缺乏存在感。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利潤結構的內在矛盾:燃油車業務毛利率高達16.2%,而新能源車僅11.7%。這意味著奇瑞越依賴燃油車輸血轉型,就越陷入“轉型即失血”的悖論。相較比亞迪通過垂直整合將新能源毛利率做到18%、蔚來用換電模式構建溢價能力,奇瑞的轉型更像是被政策與市場倒逼的被動選擇。
419億現金背后的財務高危游戲,勝算未卜
奇瑞汽車此次沖刺IPO的信心,主要源于其出色的業績表現。招股書中419億現金儲備的光鮮表象下,藏著傳統車企轉型的典型困境。90%的資產負債率與142天應付賬款周期,暴露出其“借新還舊”的資本游戲本質。這種模式在燃油車時代尚可運轉,但在需要持續百億級投入的智能電動化賽道,任何技術路線失誤或市場波動都可能引發資金鏈崩盤。
其募資用途更暴露戰略焦慮:278億新能源研發投入需直面華為ADS 3.0、小米SU7的降維打擊,165億全球產能擴張則遭遇地緣政治風險——歐盟反補貼調查、東南亞本土化政策收緊,都在削弱“中國車海戰術”的有效性。當資本市場開始用“研發費用/市值”而非“產能規模”估值時,奇瑞的財務敘事邏輯面臨根本性挑戰。
毫無疑問,奇瑞278億研發投入的資本化處理,本質是場與資本市場的對賭。根據港股上市規則,資本化研發支出需滿足“技術可行性"與“商業價值確定性"雙重標準。其智能駕駛技術的專利轉化率不足15%,遠低于行業30%基準值,或許存在被聯交所強制費用化處理風險,這將直接抹去40億估值,所以IPO勝算幾何,我們需要時間。
雙重裁判眼里奇瑞是否“資本寵兒”,IPO能否成功?
雖然遞表之前的幾年,奇瑞汽車銷量和業績表現均頗為亮眼。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車實現營收1821.54億,同比增長67.7%,凈利潤113.12億,同比增長58.5%,銷量154萬臺,同比增長51.8%。不過,與收入和銷量規模最接近的吉利汽車相比,奇瑞的單車數據并不占優,而更撓頭的是,債務負擔對于奇瑞而言可能更加麻煩。招股書顯示,2022年末、2023年末和2024年三季度末,奇瑞汽車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3%、92%和89%%,長期處于90%左右的高位,并遠高于其它頭部車企。
從短期看,奇瑞IPO成功的概率正在提升,畢竟股權障礙清除、燃油車利潤撐起估值底線、全球第八大車企的規模光環,均符合港股對傳統制造業的審美偏好。且當前資本市場對車企IPO門檻有所放寬,零跑、極氪等案例證明,即便虧損企業也能獲得通行證。
但從中長期看,資本市場的真正考驗在于“奇瑞能否講好第二個故事”。當招股書將“智能化2025規劃”與“海外市占率”作為賣點時,投資者看到的卻是:其智駕研發投入僅為蔚來1/3,歐洲新能源市場存在感缺失,且過度依賴發展中國家燃油車政策窗口期。這些短板在上市后會被無限放大——須知資本市場給予傳統車企的估值,通常不足新勢力的1/5。
編輯點評:成人禮后的“二次分娩”陣痛
IPO終局是什么?奇瑞的IPO闖關,本質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的殘酷隱喻:當一家企業用二十年解決歷史包袱時,產業革命已催生出全新的游戲規則。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警示正在應驗——沒有電動化認知的車企將永久失去高端化門票。對于奇瑞而言,上市成功或許只是拿到了資本市場的入場券,但要想獲得“頭等艙席位”,需要證明的不僅是財務合規性,更是重構產業規則的能力。
這場成人禮的真正價值,或許不在于融資規模,而在于迫使奇瑞在資本凝視下完成從“利潤驅動”到“價值驅動”的基因突變。在新能源與智能化定義汽車未來的時代,奇瑞需要的不只是上市勇氣,更是一場徹底的“認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