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噸鋼卷五次暴擊,拆解東風本田S7‘撞不爛’背后的黑科技
答答買車 | 04-20
19916
最近東風本田S7很出圈兒,有媒體搞了個“硬剛真卷”的狠活兒——用5噸重的鋼卷模擬真實事故場景,五輪暴擊車身五次,每次都是不一樣的部位。這測試光看著就讓人心驚肉跳,但結果卻讓不少人直呼“它怎么會這么硬”。
具體咋測的?簡單來說,就是讓5噸重的鋼卷從1.8米高的貨車上滾下來,再以不同角度、速度撞擊車輛。比如第一輪從正面撞車頭,第二輪偏撞主駕側,第三輪側面砸B柱,第四、五輪直接讓鋼卷從叉車上砸A柱……每輪都像電影“死神來了”的拍攝現場。
但東風本田S7的表現呢?咱們從圖片來看:每一輪沖擊下,車頭均有正常潰縮變形,引擎蓋隆起折彎,但并沒有侵入乘員艙里,A柱沒彎,車門能正常打開,主副駕氣囊、后排氣囊、側氣囊、中央扶手處氣囊全彈,電池包也都沒事。看這個結果,相信大家的想法和答哥一樣,在車身安全上,傳統車企的深厚積淀還真不是吹的。
測試結果剛一出來,業內專家張教授忍不住分析了一波。她總結說,東風本田S7能扛住這種“地獄級”考驗,核心就兩個字:結構。這里張教授用了很多的專業名詞,答哥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解讀。
首先,車身用料夠“狠”。東風本田S7的車身高強度鋼占比68%,其中1500兆帕的航空級熱成型鋼占了25%。有個知識點,普通家用車的高強度鋼比例一般在50%左右,而東風本田S7直接拉滿到近七成,相當于給車身穿了層“防彈衣”。更夸張的是,車身扭轉剛度超過4萬牛·米/度,堪比百萬豪車的扭轉剛度,撞完連骨架都不帶變形的。
第二是東風本田S7的A柱五層結構,能夠像“千斤頂”一樣頂住沖擊。張教授特別提到了A柱的設計,東風本田S7的A柱用了五層板結構,三層1500兆帕熱成型鋼,疊加一層980兆帕高強鋼,再用本田獨家的電阻焊技術固定。這組合就像給A柱裝了“鋼筋鐵骨”,撞擊時的力被層層分散,最后傳到乘員艙的沖擊波直接被“頂”回去了。也難怪鋼卷砸完A柱只留個小凹痕,車門照常打開。
第三就是三層傳力設計,一層層把沖擊力“吃掉”。張教授還拆解了東風本田S7的潰縮邏輯:上層引擎蓋折彎導力,中層縱梁蜂窩吸能盒吸收30%沖擊,下層副車架剛性支撐防鋼卷侵入。三層分工明確,既保車頭正常潰縮,又護住乘員艙0變形。從這里咱們可以看出,東風本田S7的設計思路就是“該軟的地方軟,該硬的地方不是一般的硬”。
除了車身結構,東風本田S7還在諸多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加筑工事”,確保百分百的安全。比如在第三輪側面撞B柱時,鋼卷離電池包就差幾公分,但東風本田S7的電池卻安然無事。這是因為它的電池殼采用了1.2萬噸一體壓鑄的全鋁外殼,15層物理防護+電路雙保險,就算撞壞了還能單獨換模組,安全得到了保證,而且維修費還能省九成。另外,普通車遇到側撞,如果B柱一彎那就出大事兒。但東風本田S7的B柱用了熱成型鋼內嵌加強板,撞完B柱不變形,車門都能正常開,為乘客遭遇碰撞后第一時間逃生提供了堅實保障。
大家可以從圖中看到一些細節,比如在測試中,東風本田S7的氣囊都能夠精準彈開,門把手自動彈出,SOS緊急呼叫秒啟動。這些細節看著不起眼,但關鍵時刻能救命。
答答點評:
生命無價!買車時你可以不在乎天窗有多大、屏幕有多少寸,但安全配置一定得拉滿。5噸鋼卷砸五次,東風本田S7敢于亮劍,扛住了這次的考驗,也讓消費者對這臺車有了新的認知。張教授說得對,安全不是靠營銷吹出來的,得靠實打實的技術:高比例熱成型鋼、科學的車身結構、電池物理防護……這些“看不見的成本”,才是東風本田S7最大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