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馬自達EZ-60 能否破解能源賽道上的“魂動”困局?
千尋玩車 | 04-24
13055
長安馬自達的EZ-60在上海車展的亮相驚艷了一眾網友,在顏值這塊,馬自達一直輕松拿捏的。這款基于長安EPA平臺打造的中型SUV,以“魂動”設計、純電與增程雙動力為賣點,試圖在國內熱鬧的新能源市場中重拾昔日榮光。
馬自達曾以“東瀛寶馬”之名,憑借創馳藍天技術與“人馬一體”的操控感,在燃油車時代占據一席之地。但進入新能源賽道后,其固執的保守策略卻成為致命傷。
作為長安馬自達首款新能源車型,EZ-6的市場表現堪稱災難。根據公開數據,自2024年11月銷量達2445臺后便持續下滑,至2025年2月僅售出369臺,月均銷量不足千臺。這一數據在新能源滲透率超50%的市場背景下顯得格外刺眼,而EZ-60作為第二款新能源車型,能否扭轉頹勢?
針對EZ-6的失敗,馬自達在EZ-60上嘗試強化“魂動”設計語言,如果說EZ-6只有前臉是馬自達的,那EZ-60身上幾乎沒有兄弟車型深藍S07的味道了。
前臉延續了馬自達經典的“魂動”設計,前臉采用家族式盾形中網設計,但與車身同色的封閉式格柵搭配U形LED燈帶,中央鑲嵌可發光馬自達車標,既延續經典又凸顯新能源身份。鯊魚頭式前包圍通過外擴前鏟與中部凹陷形成強烈視覺沖擊,車標上方貨真價實的空氣動力學開口及三導流槽設計,兼具功能性與美學表達。
側面4850mm修長車身與2902mm軸距構成舒展線條,溜背式設計與俯沖腰線形成蓄勢待發的動感姿態。無框車門與隱藏式門把手強化科技感,D柱的導流風道設計不僅優化風阻系數,更形成獨特視覺符號。
尾部設計延續“魂動”張力,夸張溜背造型與微弧面后風擋銜接自然,貫穿式尾燈內嵌立體光帶,兩側燈組向中間延伸形成動態光影,下方熏黑包圍有效降低視覺厚度。
過去魂動紅是馬自達最有張力的顏色,但EZ-60的“暮空紫”,在光線折射下呈現星芒般的漸變效果,將未來感與豪華氣質融于一體,屬實是一個驚喜。
馬自達出手確實不同凡響,不僅找回了一眼驚艷的顏值,而且全車空氣動力學細節多達9處,從車頭導流槽到D柱風道,每處設計均兼顧功能與美學,使EZ-60在新能源SUV同質化浪潮中保持獨樹一幟的設計辨識度。
但不得不說的是,EZ-60的核心技術完全依賴長安汽車的EPA平臺,這一事實揭示了馬自達在電動化時代的致命短板。根據工信部申報信息,其增程版搭載的1.5L增程器(型號 CM469NE1)與深藍S07完全一致,電機功率、電池容量等參數亦高度雷同。這種 “換殼不換芯” 的策略,本質上是將長安的技術成果套上馬自達的外殼,缺乏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車上頗為看重的智能化表現,馬自達相關的經驗積累著實不多,但硬件給的倒是夠足,26.45英寸的5K超大屏幕,還有100英寸的AR-HUD,廠家雖然沒有公布座艙芯片的品牌,但是透露其座艙芯片為4納米工藝制程(驍龍8295芯片為5納米制程),只是不知道車機系統表現如何。而且像是駕駛輔助系統,深藍S07采用的都是華為提供的乾崑智駕ADS SE,EZ-60用誰的呢?不客氣的說,技術代差的背后,是馬自達在智能化領域的 “補課” 速度遠遠落后于市場需求。
按照長安馬自達的說法,基于長安EPA平臺,馬自達工程師對懸架幾何、電子助力轉向參數進行深度優化,保留“人馬一體”的精準轉向反饋。但不得不說,馬自達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價值錨點正在快速衰減。
昔日“創馳藍天”技術和“人馬一體”駕控,成功塑造了“小眾精品”的品牌形象。然而,在新能源時代,這種品牌價值正在快速稀釋。當消費者意識到”馬自達標”背后是長安的供應鏈體系和EPA平臺架構時,所謂"人馬一體"的操控信仰,在電動車時代不過是續航焦慮下的奢侈談資。
更諷刺的是,馬自達在海外依然堅持著”創馳藍天”技術路線,那些在國內沒有上市的新車,還有著縱置后驅布局、高壓縮比發動機等出眾的機械素養。而在國內,馬自達卻在長安的體系中逐漸退化為“設計公司”和“底盤調教公司”。
不久前,長安馬自達提出了”雙百翻番"戰略,并啟動新能源整車出口中心。簡單來說,就是在新能源領域“投資百億、實現出海貿易額百億,目標在2027年達成企業產值翻番”。
看似描繪了全球化藍圖,很難說沒有暗含對國內基本盤失守的焦慮。畢竟數據不會說謊,2025年一季度,長安馬自達累計銷量為17,563輛,同比下降8.98%。然而,出口能否成為救命稻草尚未可知。
馬自達在2024年的全球銷量達到了1,277,578輛,相較于2023年增長了2.6%,但依靠的主要是北美市場的強勢表現,日本本土、中國、歐洲、澳洲等地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在中國的銷量已經低于墨西哥,占比不足10%。
南京工廠生產的MAZDA 6e(EZ-6的海外名稱)的歐洲售價在4.5萬歐元區間?,“中國工廠做成本洼地,歐洲市場賺品牌溢價”這一招確實高,只是這對于國內市場來說,似乎并沒有太多的助益。
即便背靠長安的供應鏈與馬自達出口網絡,長安馬自達仍需直面兩個現實:在國內15萬級新能源SUV市場,如何打動消費者;即使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那是馬自達的成功還是長安的成功?
回望2017年,馬自達在華年銷突破30萬輛,昂克賽拉、CX-5等車型以”小眾豪華”姿態收割市場紅利。然而,馬自達在燃油車時代的“東瀛寶馬”光環,正被新能源時代的殘酷現實擊得粉碎。
EZ-60僅10元的訂金,每天膨脹,到交車時直接抵扣車款,但首日(截止當天18:00)盲訂訂單僅5257臺。無法擺脫對長安技術的依賴,又未能提供差異化的技術體驗,長安馬自達EZ-60確實有點難。
從燃油車時代的“技術偏執狂”到新能源時代的“代工者”,馬自達的落寞,恰是合資品牌集體失語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