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資源與技術邊界,寧德時代的 “能量自由” 戰略
高下立判 | 04-28
19514
中國乃至全世界汽車產業的智電變革,相信大家關注更多的主機廠品牌,但是智能電動車實則是智能+電動+汽車三個詞的組合,隨著智駕成為用戶的購買理由,地平線、Momenta、大疆等智駕解決方案進入到消費者的視野,唯獨隱藏在背后的電池產業很少被人提及。
如果談到電池供應鏈,那么“寧王”是繞不開的品牌。4月21日,寧德時代在上海舉行了首屆超級科技日。
驍遙雙核:從 “補短板” 到 “找長板” 的全場景能量革命
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 51.1% 的當下,用戶對全場景用車的需求愈發迫切。寧德時代于 4 月 21 日超級科技日發布的驍遙雙核電池,以 “雙核架構” 打破單一化學體系的技術瓶頸,成為行業首個全場景 “六邊形戰士”。
這款電池的核心在于 “雙核無限組合” 的設計理念。通過高壓雙核、低壓雙核、結構雙核、熱失控安全防護雙核、熱管理雙核五大功能模塊,實現了能量管理的全面升級。例如,高壓雙核系統可在緊急情況下通過 “故障切割 + 能量重構” 機制,確保高壓供電不中斷;低壓雙核則能在 12V 供電中斷時實現毫秒級無感切換,保障制動、轉向等關鍵系統穩定運行。這種類似航空級雙引擎的設計,為 L3/L4 級自動駕駛預留了充足的安全冗余。
在材料創新層面,驍遙雙核電池搭載的 “自生成負極技術” 堪稱原子級突破。摒棄傳統石墨負極后,金屬元素直接沉積在集流體上,使體積能量密度提升 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 50%。更值得關注的是,該技術通過納米級界面層調控和高熱穩定電解液設計,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時,將循環壽命延長至行業水平的數倍,熱穩定性提升 80%,實現了高比能與長壽命的兼得。
針對不同場景需求,驍遙雙核電池推出三種跨體系解決方案:“鈉 - 鐵” 雙核組合憑借鈉電的 - 40℃低溫性能與鐵電的長續航優勢,使北方用戶冬季續航縮水問題迎刃而解,綜合續航突破 700 公里;“鐵 - 鐵” 雙核則通過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與自生成負極技術的結合,讓近 3 米軸距車型續航突破 1000 公里,每公里通勤成本低至 0.1 元;“三元鐵 / 雙三元” 雙核更是為性能車與豪華車型量身定制,峰值 12C 充電與超 1 兆瓦動力輸出,讓電量 20% 時仍能爆發 600kW 功率,輕松應對 30 度斜坡挑戰。
鈉新電池:破解資源困局與低溫痛點的顛覆式創新
面對鋰資源 “卡脖子” 難題與北方市場低溫瓶頸,寧德時代鈉新電池的發布具有戰略意義。作為全球首款大規模量產的鈉離子電池,其在化學體系、技術路徑、應用場景上實現三重突破。
鈉新乘用車動力電池以 175Wh/kg 的能量密度刷新行業紀錄,不僅達到磷酸鐵鋰電池水平,更實現 - 40℃環境下 90% 能量保持率,徹底解決北方冬季 “掉電焦慮”。通過高熵快離子脫嵌技術與低溫電解液配方,鈉離子遷移阻力降低,-20℃電解液粘度下降 42%,配合精準控溫的負極工藝,使低溫充放電效率大幅提升。安全層面,材料本征的 “防火墻” 設計讓電池在電鉆穿透、多向擠壓等極端測試中不起火、不爆炸,實現從被動防御到本質安全的跨越。
商用車領域,鈉新 24V 重卡啟駐一體蓄電池同樣顛覆傳統。-40℃一鍵啟動、全電量深度放電、自放電率低于 3%(停放一年仍可啟動)等特性,完美適配重卡、房車等場景。其 8 年使用壽命與鉛酸電池相比,總成本降低 61%,配合智能 BMS 管理系統,用戶可實時監控電量,實現無線通斷電管理,推動商用車進入 “車電同壽” 時代。
從產業生態看,鈉元素的全球豐富儲量(地殼含量為鋰的數千倍)與低開采成本,將有效緩解鋰資源依賴,構建更安全的供應鏈體系。加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較鋰電降低 60%,鈉新電池正在為新能源行業筑牢可持續發展的底座。
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12C 時代重新定義 “充電自由”
繼 2023 年開啟全民超充時代后,寧德時代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再次刷新行業上限,成為全球首款兼具 800 公里續航與峰值 12C 充電倍率的磷酸鐵鋰電池。
1.3 兆瓦的峰值充電功率,意味著充電 5 分鐘可補能 520 公里,10 分鐘充飽的效率已超越多數燃油車加油速度。在 - 10℃低溫環境下,5%-80% SOC 充電僅需 15 分鐘,較當前行業水平縮短 35% 時間,徹底打破 “低溫超充低效” 的固有認知。這背后是全新一代超晶石墨負極、納米級電解液專線、均衡電子流技術等多重創新的疊加 —— 亞微米級傳導顆粒設計讓鋰離子嵌入速度突破物理極限,SEI 膜自修復技術延長壽命,碳包覆納米超導技術則降低內阻與產熱。
除了速度,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在續航與動力表現上同樣均衡。415-425Wh/L 的體積能量密度與 75% 的電池包空間利用率,使其在實現 800 公里超長續航的同時,即便在虧電狀態下仍能輸出 830kW 功率(等效 1100 匹馬力),-10℃低溫虧電時加速性能不打折。依托 1800 多萬輛車、3000 多億公里工況數據訓練的智能算法,SOC 精度控制在 3% 以內,用戶無需刻意滿充即可精準掌控電量,真正實現 “補能自由” 與 “駕駛自由” 的統一。
【高下立判】
從參數競爭到需求引領,寧德時代開啟多核時代!
三款產品的發布,標志著寧德時代從 “技術疊加” 邁向 “場景重構” 的新階段。驍遙雙核電池以跨體系組合滿足全場景需求,鈉新電池破解資源與氣候瓶頸,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則將補能效率推向新高度 —— 這種 “多核協同” 的技術路徑,本質是將動力電池從 “參數推動” 帶入 “需求引領” 時代。
正如發布會主題 “邊界?覺醒” 所揭示的,寧德時代正在打破材料、技術、場景的多重邊界,以用戶需求為核心重塑產業邏輯。當動力電池不再局限于單一化學體系的性能比拼,而是通過多元組合實現 “千人千電” 的個性化解決方案,新能源行業才真正邁向成熟。隨著雙核架構向多核生態的演進,這場由技術創新引發的能源革命,或將重新定義人類對 “移動能量” 的終極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