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轉型進入關鍵期,構建商用車新型供應鏈體系
汽車縱橫全媒體 | 04-29
18343
商用車行業發展處于轉型升級、供應鏈重構關鍵時期,面臨極致成本、極致性能、極致周期等挑戰。整車企業和供應鏈企業應形成共生共創共贏新型生態體系,以技術驅動和跨界融合推動商業模式創新。
3月26-28日,以“開辟新賽道,匯聚新動能——發展商用車產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在湖北十堰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采用“1+1+6+N”模式,即1場閉門會議、1場開幕式暨主旨會議、6個主題分會場和其他相關對接及展示等活動,旨在深入探討商用車發展所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及商用車產業未來發展新趨勢、新方向。
3月28日上午,舉行了以“商業模式創新與新型供應鏈體系”為主題的主題分會。會上,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部長劉斌,東風科技研究院院長周海鷹,南通大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鐘飛龍,廣東鴻翼芯汽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王敏,北京飛書科技有限公司生態高級總監許文豪,江蘇電啦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祥,上海啟源芯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事業四部總經理沈玉祥和深圳市穩先微電子有限公司汽車電子BU技術總監張磊分別作了精彩演講。嘉賓們圍繞我國商用車供應鏈發展現狀及趨勢、商用車供應鏈的新產品新技術、AI和解決方案等展開交流探討,助力構建協同、創新、綠色商用車供應鏈體系。本場分會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特聘專家羅軍民主持。
變革進入深水區,挑戰與機遇并存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激烈演進,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面臨嚴峻考驗。羅軍民表示,我國商用車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供應鏈重構的關鍵時期。在技術創新快速進步、產業鏈結構不斷完善、供應鏈戰略轉型及優化下,我國商用車供應鏈必將加速脫碳進程、跨界深度融合、邊界不斷拓展,高質量轉型發展加速進行。
同時,羅軍民指出,近年來我國商用車行業全球競爭力大幅提升,但也面臨低碳化、智能化、網聯化轉型升級和競爭白熱化的挑戰。地緣政治沖突和保護主義盛行,也給我國商用車全球化發展帶來巨大沖擊。同時,智能化浪潮也給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逐步展現強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競爭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特聘專家羅軍民
“近幾年行業發展變化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現在商用車行業的變革已經到了深水區,既是關于技術、模式和整個生態鏈的全面競爭,也是一場需要全行業攜手共進的馬拉松長跑。所以,供應鏈體系革命勢在必行。”劉斌表示,目前商用車面臨新能源轉型,要解決車輛自重、續航、能源補充等問題,與乘用車相比還有諸多瓶頸需要突破。
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部長劉斌
劉斌表示,從國際環境看,地緣沖突加劇能源風險,對商用車行業來講比較敏感。同時,目前機會性市場還存在一定存量,但整體要體系化拓展,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在劉斌看來,商用車整體業務要考慮調整和變革。原來供應鏈整體壓力可能更多的來自供應方等,而未來需要將客戶端和需求端納入整體供應鏈來統籌考慮,以提升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面對客戶,要從原來單一聚焦使用客戶調整到整個供應鏈范圍。這就要求我們以人、車、貨、廠為核心,從客戶整體解決方案角度考慮。我們需要在觀念上作出調整和變化。”
近年來商用車行業展現出多重變化。周海鷹認為,其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電動化。去年下半年商用車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滲透率,也可能成為2025年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的重大亮點。二是智能化。在商用車領域,自動駕駛更容易找到商業模式。三是生態融合。現在汽車領域很多創新是深度融合、共同創新,如AI技術、數據技術、智能交通、車路云協同等。四是服務多樣化。未來后市場不僅僅指零部件后市場,基于數據和增值服務的后市場可能成為汽車領域新的商業模式。
東風科技研究院院長周海鷹
周海鷹表示,商用車行業還面臨極致成本、極致性能、極致周期三重挑戰。從極致周期看,技術和產品將快速迭代、快速更新。從極致性能看,功能模塊、性能模塊將不斷升級。從極致成本看,新能源時代同質化嚴重,企業面臨市場極致成本競爭,如果要保持競爭力和利潤優勢,就需要企業通過整零協同實現系統化創新。周海鷹說,產品發展趨勢是越來越集成化,未來零部件企業不僅僅是供貨商,還需要深度參與產品設計,甚至幫助整車企業找到價值創新點和利益貢獻點,這樣在極致情況下才能保持競爭力和優勢。
在鐘飛龍看來,傳統供應鏈模式還面臨成本和效益平衡的挑戰。近兩年整車廠價格戰帶動了整個零部件行業的價值戰。比如,原材料價格暴漲、人工成本上漲,導致企業毛利越來越低、研發投入越來越少;交付周期縮短,交付質量卻要求越來越高;生態要求越來越高,產業升級和生態要求如何協同等。這些都是整個供應鏈可能面臨的挑戰。
南通大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鐘飛龍
以轉型變革為抓手,整零協同創新
“在極致成本、極致性能、極致周期情況下,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逐步形成生態融合關系,形成共生、共創和共贏生態伙伴。”周海鷹表示,以前整車企業自己做整車設計、系統設計、總成設計,進行不同級別的零部件采購,管控不同類型供應商系統集成,最后在其技術中心、研發院完成集成。這導致整車企業要擁有龐大的研發團隊和供應鏈團隊,整車企業和供應商在降本過程中存在很大博弈。因此,整車企業希望供應商具備系統化供貨能力,實現整零協同創新。
對于整零協同創新,周海鷹認為,零部件企業應具備以下能力:一是平臺化設計能力。面向不同車型,必須平臺化快速迭代、更新。二是模塊化開發能力。模塊化集采操作,有效控制成本。三是系統化供貨能力。零部件企業要站在整車企業角度考慮價值貢獻,為整車企業貢獻創新點,解決用戶痛點。比如,站在整車用戶場景角度,遵循以下設計原則:一是系統化原則。為整車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和大系統集成供貨能力。二是用戶場景原則。需要什么功能、性能,要細化用戶用車場景,與整車設計團隊一起界定。三是差異化原則。做到人無我有。總之,通過整零協同,實現共創共生共贏。
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既要進行技術創新,也要進行管理和思路創新。劉斌表示,對商用車企業而言,要以客戶為中心,以數字化轉型變革為抓手,推動流程型組織構建,實現品牌向上戰略。
以東風公司為例。劉斌表示,實現制造和物流智能化,推進綠色轉型,重塑供應鏈全新生產力格局,并通過資金流、實物流實現全價值鏈業務聯動,最大程度縮短交期,實現快速交付,助力價值鏈條價值提升。其具體做法是,通過集成計劃體系,穿透需求生產和供應斷點,構建需求計劃、底盤計劃、物料采購計劃和上裝計劃,同步一體生成內部生產制造的整體安排和方案,并同步給供應鏈上下游,發布相應需求和資源準備計劃及指令,對上裝、改裝進度總體管控,最后把整個運輸過程納入整體計劃管理。同時,構建營銷和供應鏈協同產銷融合平臺,消除業務壁壘,通過銷售預告到生產預告閉環流程,疏通和統一自動化預告模式,以構建營銷和供應鏈整體統一工作平臺。
“近兩年我們已著力打造以端到端、全環節貫穿式的一體化運營管理和運作核心業務流程的供應鏈體系,構建極致高效供應鏈運營能力,支撐智能數字化轉型。”劉斌表示,整體來說,公司推動了四個變化:一是通過計劃體系融合和建立,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二是緩解產銷矛盾,讓它一體化深度融合;三是高效資源保障,主要通過資源透明化,各方相互助力和融入;四是供應鏈價值提升,把全價值鏈拉通,為客戶創造價值。
“現在我們面臨技術升級和質量穩定性之間平衡的矛盾,因為新技術迭代越來越快,交付周期又被壓縮,留給我們做驗證的時間越來越少。因此,需要構建全鏈條質量治理體系,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上下游供應鏈數據都要抓進來,加強數字化管理,提升開發效率。”鐘飛龍表示,要堅持技術驅動。構建核心技術能力,強化產業鏈自主可控。構建開放的技術性平臺,注重技術整合,聯合開發,解決一些卡脖子技術問題。利用產業資本和市場資本,加大技術投入,以及行業內技術重組。借助行業平臺,中國企業聯合起來制定技術標準,再向全球輸出技術標準等。
我們還要做好生態協同。從技術協同、產能協同、政策協同和數據共通等方面,構建韌性的供應鏈網絡生態。鐘飛龍認為,為實現極致成本,一是要供應鏈整合和精簡,二是以技術創新驅動降本,三是供應鏈協同和壓力傳導,四是精細化運營和組織效率提升。另外,要做好綠色轉型,實現全生命周期減碳,建立綠色循環經濟,以做好技術創新和效能提升,優化供應鏈管理等。
芯片和AI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與此同時,芯片、AI等新技術也有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構建新型供應鏈體系,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商用車創新發展。
目前,汽車芯片發展方向,一是先進動力,二是智能駕駛。先進動能和傳統動力、先進動力,智能駕駛和傳統底盤、智能底盤,都有發展新需求。王敏表示,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其公司產品聚焦增程動力(包括傳統動力)和混合動力研發方向和布局,包括先進動力、動力底盤、智能車身三個產品方向。
廣東鴻翼芯汽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王敏
據王敏介紹,其公司產品聚焦車規級數模混合芯片,截至2025年3月出貨量超過1200萬顆。公司經營策略是,對內以質量為中心,質量永遠是公司最優先考慮內容,其次考慮成本、人效;對外以標桿客戶要求為基礎,為應對客戶具體要求,公司還建立了專門的實驗室。公司產品發展方向是從國產替代到創新領先,以國產車規級芯片助力商用車創新發展。
張磊也表示,要以國產芯片力量驅動商用車產業新未來。他認為,目前芯片有抗干擾能力弱、短路耐量差、雪崩耐量差和容性負載能力差等常見問題。因此,其公司采用單晶圓工藝。這種工藝可靠性高。而市場上存在多帶合封工藝,但多帶合封工藝有很大缺陷。
深圳市穩先微電子有限公司汽車電子BU技術總監張磊
張磊表示,其公司主要有三條產品線:一是消費類產品線,主要做穿戴、手機、小家電之類;二是大功率管理芯片,主要做服務器、電源、PC、工業電源等;三是車規產品線,主要是高邊開關、低邊開關等,目前高邊開關已經量產。
其實,AI也在商用車領域開展廣泛的實踐和應用,并賦能其新質生產力發展。許文豪表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幫助人類實現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氣化,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互聯網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人工智能,幫人類解決效率問題。現在我國已將AI上升到國策層面。
北京飛書科技有限公司生態高級總監許文豪
具體而言,AI可以賦能整個業務鏈。許文豪表示,其公司提供供應鏈協同解決方案,業務幾乎覆蓋所有新能源主機廠和大部分傳統汽車零配件廠,幫助客戶打通研、產、銷、服各個部門墻,同時助力其數字化建設,打通業務線和各部門信息流。比如,通過AI賦能整個銷售鏈路。如通過AI做客戶洞察、競品洞察,并將這些洞察賦能經銷商,將整個流程和鏈路打通。
打造換電新生態,交能融合助新力
新能源重卡市場正在爆發。張祥表示,新能源重卡是非常具有增長潛力的市場,據預測,2025年新能源重卡銷量將達到13萬至15萬輛,市場滲透率達到20%,2027年達到30%甚至40%。據張祥介紹,其公司專注于綠色能源補給方案,致力于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移動補能系統與數字化能源管理平臺,為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領域提供高效、靈活的解決方案。
江蘇電啦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祥
張祥認為,應打造更加開放的重卡移動換電新生態。充電重卡解決了燃油經濟性問題,同時充電重卡還需解決電網負荷、效率偏低、電池壽命等問題。而換電重卡解決了運營效率和規模化問題。首先,換電相對于電網來說更加友好,能減少對電網的負荷;其次,換電能提高整個補能效率;再次,換電重卡可以實現車電分離,一次性降低客戶購車成本;最后,換電重卡對電池相對友好,可延長電池壽命。“我們預計未來三年換電比例會持續上升。”
與此同時,交通和能源融合也是發展大勢。沈玉祥認為,交能融合已經成為新時期的交通革命,是能源革命的必然選擇,助力新型商用車行業低碳綠色發展。啟源芯動力就是綠電交通能源服務商,著力核心技術研發、裝備生產制造,并推進整體運營模式創新,圍繞交通能源綠色化,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實現重卡換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啟源芯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事業四部總經理沈玉祥
至于如何實現交能融合發展,沈玉祥表示,在能源端、交通端,生產制造標準化電池包共享使用,形成共享儲能和共享互換落地,充換電站實現物聯網一體化構建。同時,在能源端完成整個電網需求構建,充換電業務擴展,加上新能源布局。通過搭建車輛、充換電站、電池三個核心平臺,進行信息網構建,以產業數字化打造信息網底座,支撐能源網、信息網、物聯網三網融合。在三網融合基礎上,通過新技術、新標桿加持,為換電重卡規模化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