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銷量點評 | 新勢力“洗牌”,傳統自主執著“轉型”
轟Party | 05-06
19689
4月的汽車市場,仍然是一片火熱,會拼“技術”,能玩“腦子”的車企,紛紛開始加速攻城略地。
這幾天,多家車企銷量數據出爐,向行業交出了4月成績單。經過一個月的市場角逐,新勢力持續刷新“格局”,傳統自主也都各顯身手。在這場不斷加劇的車圈“生死戰”中,銷量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這些車企過去路線的正確與否,以及未來可能的走向。
新勢力“洗牌”在加速
談起新勢力就想起“蔚小理”的時代已經過去,新勢力前三的格局經過不斷“刷新”,早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樣子。
4月份,零跑算得上是新勢力中最令人矚目的一個。其以41309臺的銷量繼續穩坐冠軍位,銷量環比上個月(37095臺)增長了10.63%,同比激增 173%。連續兩個月霸榜新勢力銷量榜單,零跑的爆款車型以及高效的交付體系起到了關鍵助力。
3月上市的零跑C10現在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了10萬臺,為后續的新車打了個樣。緊接著的零跑B10,上市僅16天便實現萬臺量產下線,9.98萬元起售價搭配激光雷達的配置為其帶來了出色的“性價比”,這也讓其迅速成為市場爆款。如果近期的上海車展上,零跑發布的新車型零跑B01能夠繼續延續前面幾款車的爆發力,零跑或許真有可能實現從“半價理想”到“新勢力比亞迪”的蛻變。
雖然蔚來早已從新勢力前三中跌落下來,好在小鵬和理想目前還算爭氣,依然堅挺在榜單前三的位置。其中,小鵬4月份交付35045輛,同比狂漲273%,連續6個月交付破3萬。當然,這樣的結果離不開小鵬正確的布局思路。小鵬MONA M03上市8個月累計交付超10萬輛;小鵬P7+上市5個月完成第5萬輛新車下線;以及G6、G9的改款,G7的發售,都讓小鵬的牌面變得更加漂亮。短短半年從ICU走到KTV,小鵬的經歷也算是車圈奇跡了。如果小鵬持續塑造自己在車圈的“技術控”形象,再加上正確的產品布局思路,或許我們還可以對其站位保持更高的期待。
理想汽車雖然緊隨小鵬之后,以33939輛交付,同比增31.6%的表現穩住了第三的位置。不過,其環比下滑7.5%的表現,還是會讓人產生一些擔憂。即便這樣的表現有新老交替階段,需要時間和資源來調整生產線和供應鏈,導致銷量下滑的原因存在。但目前理想的競爭對手依然比較多,騰勢,問界等品牌都有能夠深入理想“腹地”的車型布局,一旦二者的相關車型銷量攀升,必然會對理想產生一定的壓迫感。這樣來看,其實理想在發展上很有“失速”風險。不過,作為新勢力中比較早入局以及盈利的車企,理想增程的地位穩固,如果能夠在i8、i6等新車上加把勁,穩在前三還是很有希望的。
小米汽車雖然4月份受到了爆燃意外的打擊,但其仍然處于新勢力第四的位置。從數據上看,其4月份交付超2.8萬輛,環比下降4.25%,依舊穩居20萬級純電轎車第一梯隊。可見,小米汽車目前給大家留下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憑借單一車型能拿到這個成績,我們必須得說,小米確實是未來可期。如果后續能夠更好的利用好流量,再加上大概率會推出的2025年度車型小米YU7,或許其站位還能有向前的可能性。
一直不太被看好的蔚來,4月交付量達到了23900輛,同比增53%。其中,主品牌占比 80.6%。樂道品牌貢獻4400輛。雖然這個銷量看上去有一定的驚喜,但實際上這也是蔚來最近做了不少降價促銷才拿到的成績。如果想要持續下去,蔚來或許更應該考慮在樂道和螢火蟲上再多下下功夫。而更關鍵的是,蔚來現在差的也不僅僅是銷量而已,盈利仍然還是其更需要頭疼的問題。
傳統自主持續“拼思路”
隨著傳統自主品牌開始“拼思路”,各家車企之間的競爭格局逐漸被打破,頭部車企之間的差距被進一步拉近,最終形成了多足鼎立的局面。4月,傳統自主品牌仍然是以“拼思路”為主,各家車企正在以不同的發展思路,爭搶更多市場資源。
比亞迪4月銷量達到了38萬輛,同比增長21.34%;1-4月累計銷量138.09萬輛,同比增長46.98%。其中,比亞迪4月出口7.9萬輛,同比增長超65%。目前,比亞迪仍然是傳統自主中的龍頭老大,其豐富的產品矩陣,以及技術實力,是其持續保持市場份額的關鍵原因。
吉利汽車4月銷量23.41萬輛,同比增長53%。其中,新能源板塊銷量12.55萬輛,同比暴漲144%。具體到品牌,銀河品牌單月銷量近10萬輛,同比增長281%,星愿、銀河E5等車型已經能夠獨當一面。領克品牌銷量也有所提升,憑借著燃油與新能源雙線發展,同比增長了47%。同時,吉利的出口銷量達到了3.8萬輛,同比增長75%,全球化布局仍在持續深化。目前來看,吉利的新能源轉型計劃還算順利,效果也不錯,其新能源銷量也已經占據了總銷量的半壁江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極氪品牌4月份僅售出1.37萬輛,同比下滑15%,和其他幾個品牌表現形成了較大反差。如果想讓新能源成為企業穩定的助力,吉利還是要想辦法持續提升旗下新能源品牌的銷量。
與吉利的發展思路形成較大區別的,還是奇瑞集團。奇瑞依然是以出口為主,這也是其4月份的銷量擔當。4月,奇瑞集團銷量20.07萬輛,1-4月累計82萬輛,同比增長15.3%;新能源銷量6.12萬輛,同比增長85.5%。其中,單月出口8.9萬輛,穩居自主品牌出口第一,占總銷量近45%。
奇瑞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一向一般,從4月份的銷量數據上看也是如此。這份成績單中,能夠提供銷量助力的主要還是奇瑞主品牌和捷途,其之前新推的iCAR品牌一直不溫不火,4月銷量僅6947輛。智界品牌如今也已經跌出萬輛俱樂部,即便有華為賦能,其月銷量仍然不足5000輛。雖然奇瑞的出口暫時還能支撐整個品牌在頭部立足,但一條腿有力,一條腿太弱,最終還是容易導致前路不穩。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奇瑞還是應該注意國內市場,以及新能源轉型的問題。
長城汽車采用的越野與新能源并行的思路,目前讓其達到了不錯的“守成”效果。4月份,長城總銷量10萬輛,同比增長5.55%;新能源銷量2.88萬輛,同比增長28.42%。其中,坦克品牌表現強勁,銷量2.05萬輛,同比增長87.5%,其Hi4-T混動技術目前也算打出了一個“技術標簽”,對銷量的助力還是不錯的。哈弗品牌銷量4.7萬輛,歐拉品牌下滑至4686輛。出口方面,其4月出口銷量3.6萬輛,同比增長65.68%,全球化戰略初見成效。長城汽車在增速上一直就不快,雖然這種“守成”策略暫時也夠其在傳統自主品牌中生存,但如果其他傳統自主逐漸趕超上來,長城汽車“中庸”的發展態度就未必還能站住腳了。
長安汽車雖然還沒有公布4月總銷量,但其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已經出爐。4月,長安的新能源銷量為5.17萬輛,同比增長129%。其中,深藍汽車交付2.01萬輛,同比增長58%,S09車型訂單突破1萬輛,彰顯出了一定的發展潛力。阿維塔銷量達到了1.17萬輛,同比增長122.6%,從這一品牌上也可以看出,長安汽車在高端化與增程式技術布局方面的成效。
結語
2025年二季度的第一個月,車圈競爭明顯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不管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自主,都在拼命向前沖。總體來說,4月份跑在前列的車企,大多在“技術實力”與“思路布局”上都有著一定的優勢。可以猜測,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仍然會以這兩大項為核心。這也意味著,將來在這兩方面有足夠實力與經驗的車企,將會因此獲得更多快速增量的機會,而在這兩方面存在“短板”的車企,或許將越來越難以向前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