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不想做增程的,可能只剩長城了

          車壹條 | 05-08

          22633

          魏牌全新高山還沒正式上市,長城汽車的高管已經使出渾身解數為這款新車“造勢”。

          據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說,總經理穆峰這次向他主動請纓,要在高山新車發布會上好好講一講Hi4的技術,準備“說細一點,聊久一點”。

          雖然是技術出身,但穆峰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寡言的理工男,而是一位夠格的營銷達人,且表現了極強的“長城風格”——能說、敢說。近日,他在社媒平臺上向增程技術的直接“開炮”便為尚未上市的高山制造了一個“常談常新”的熱門話題。

          “有人問我們為什么不上增程,明明我們有更好的Hi4,為什么要開倒車呢?”在穆峰看來,魏牌高山作為一款MPV車型,理應有更強的動力儲備和更穩健的動態駕駛表現,所以用Hi4會更靠譜。意料之中的是,穆峰這番話取得了不錯的輿論效果,但同時也將增程式和Hi4再次拿到了“針尖對麥芒”的對立面上。

          魏建軍曾告誡長城高管,“發布會上不能有吹牛皮的情況發生,不要用千萬、百萬內最好這種描述去定義產品。”而Hi4對增程的宣戰或許是一種長城技術自信的體現,但從現實意義的層面講,無疑也站在了市場主流的反方陣營。

          任何觀點都需要論據支撐,Hi4相比增程是不是真先進,或者說更能提升用戶體驗的技術?增程式是不是真落后?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回歸技術本身的思考與探討進行論證。

          現在談技術落后,是否為時過早?

          從目的倒退,無論是增程還是Hi4,都是對燃油動力形式的補充,是汽車新能源轉型中的技術產物。而從大體的技術邏輯來看,兩種系統都是可油可電,只不過具體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

          其中增程式可以看做是一種串聯式混動模式,主要由增程器、動力電池組、驅動電機等組成。但是,增程器并不直接驅動車輛行駛,而是以動力源的形式在動力電池電量低于一定的閾值時才會啟動,帶動發電機發電,這些電能一部分供給電動機驅動車輛,另一部分供給電池充電,從而在饋電狀況下提升整車的續航里程。

          所以基本可以說,增程車的駕駛特性和純電車一樣,只不過相比純電車外掛了一個類似于充電寶功能的“增程器”,這個增程器則約等于一個小型的發動機。

          Hi4技術則是一套混聯多模電驅系統,支持純電、串聯、并聯、直驅、能量回收等9種模式,嚴格意義上屬于多檔位插混陣營。所謂“多檔”無疑更偏向油車屬性,而Hi4的確也可以通過直驅模式,讓發動機直接帶動車輪,此外,三動力源雙軸分布的設計還能實現四驅功能。

          工作模式的多樣化,意味著Hi4的技術復雜度要高于增程式。在長城汽車的認知中,Hi4比增程式的優勢項主要體現在,比如高速行駛狀態或者饋電狀態下,發動機直驅效能要比電機驅動更強,給用戶的動力體驗更好。再比如復雜路段下,Hi4能以四驅模式實現動力和脫困能力的提升。綜合而言,就是注重綜合效率和全場景的覆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Hi4模式似乎并不利于常見場景下的用車體驗。比如城市路況下,在以中低速駕駛車輛時,經常容易頻繁啟停,速度差較大,這會讓發動機經常處于低負荷、低轉速的狀態,難以維持在高效區間運行。所以即使有多檔位,也很難改變發動機因工況不佳導致的效率低下問題。

          此外,由于多檔位變速器運行較為復雜,一定程度上會抵消電機本身動力高效輸出的優勢,影響發揮,如果兼顧中低速的工況運轉設計,無疑會使其整體設計更加復雜,投入的成本自然更高。而增程就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從頭到尾的電機直驅可以很好迸發動力,完成動力回收等一系列動作。

          事實上,所有主動愿意接觸新能源車型的用戶,他們大多數的訴求都是希望能首先保證純電體驗,然后兼顧不錯的續航,盡量避免頻繁補能,發動機用的越少越好。

          而這種期待隨著電池技術和增程技術的發展已經逐漸落地,“大電量、小油箱”漸成趨勢。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事業部CTO高煥就曾預測稱,未來10萬元以下的入門A級車的純電續航會達到200公里,而300公里會成為主流的配置,頂配車型會達到400公里。

          由此可見,用戶對純電的偏好和對補能的困擾都會一一化解,增程式也不再存有短板。

          回到增程式和Hi4技術誰落后誰先進的初始話題,從技術本源來看這其實就是兩套不同的系統,并不存在誰比誰更強,只能說與不同用戶的場景需求是否適配。并且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很多不足之處將被快速補齊,無論怎么說,現在定論都為時過早。

          拒絕增程,堅持Hi4,長城能賭對嗎?

          但長城汽車對Hi4始終有執念。

          早在2022年的時候,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就曾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共識”,隨后他又接連發文表示,增程式就是落后的,隔行如隔山,別把隨性當個性。并暗喻,落后就要“挨打”,吹起來的泡沫總要有人來戳破。

          之后長城汽車副總裁劉艷釗也多次強調,“魏牌絕不使用增程!”因為增程技術在某些場景下存在短板,如饋電、爬坡、高速等情況會影響消費者的體驗。如今穆峰再次重復表達這一觀點,基本可以確認長城汽車是要在Hi4路線上死磕到底了。

          不過,長城對Hi4的堅持,并不能影響那些曾與自己統一陣營的友商朝著增程式主動“投懷送抱”。

          將時間倒回到幾年前,當時不是沒有車企站在長城這一邊,比如上汽和大眾就曾是增程式的反對者。

          2021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朱軍曾表示,沒有傳統造車能力的車企往往會做增程式新能源汽車,因為不需要應用很好的發動機。話里話外不乏對增程式的鄙夷之意。此外,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和CTO威德曼也直言增程式沒有價值,是過時的已經被拋棄的技術。

          然而實際行動往往會驗證現實的真理。今年的上海車展上,上汽大眾便將亮相首款增程式6座概念車型,這款車定位全尺寸大型SUV,或將對標理想L8和L9。還有另外一款增程式5座車型也在規劃中,或將對標理想L6或L7。

          而始終堅持增程路線的理想創始人李想兩年前說的“中國自主品牌,還在堅持多擋PHEV的車企,會在未來一兩年都轉換成增程式的技術路線,這個判斷可以到2025年來驗證”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不斷放大。

          因為不只是吉利、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和鴻蒙智行、零跑等新勢力品牌,連合資品牌都比預想中更早的向增程“倒戈”了。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統計,2024年中國增程式電動車銷量達到118萬輛,同比增長63%。相比之下,插混車的增長速度是91.69%,純電車的增長速度是27.72%,增程式是純電車增長速度的兩倍以上。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入局,增程式大概率會在當10%左右的新能源市場占比基礎上進一步提升。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認為,2027年增程式(含插電)將占中國電動車市場的三分之一,2030年將提升至55%,屆時會與純電車型和燃油車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此外還有專家預測稱從2024年到2030年,全球增程式汽車銷量年復合增長率會在17%-18%之間。

          “增程的出現是消費者呼喚出來的,是消費者選擇出來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孫勇評價增程技術時說。同時有觀點認為,增程式不是過渡技術,而是滿足“雙碳”目標的可持續發展路線。

          當然,這并不代表長城主張的Hi4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但也并不能證明“真理會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畢竟市場已經在用腳給增程式投票,反復印證其提振銷量的可行性,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增程式起到的是生命延長線的作用。

          或許,長城應該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如今,應用Hi4技術的高山至今仍在生死線上徘徊,月銷三位數的成績也不免令人為它擔心。最好的結果是,可能在全新高山上市之后,穆峰這場“技術課”會讓高山等到柳暗花明的一天,但可能性又會有多大呢?仍是沒有答案的猜想。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