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迷霧看真相!全球車企高負債,中國車企排不上號
東哥汽車評論 | 22小時前
10140
豐田大眾負債6萬億都沒事,中國車企負債幾千億就完蛋了,這到底是不是唱衰中國?
看完下面的分析你就會清楚,高負債率是車企共性,但放眼全球,中國車企的負債率連號都排不。
2024年,福特的負債率是84.27%,通用是76.55%,大眾是68.92%,這可是全球頭部車企啊。
國內主流車企什么情況?2024年,蔚來的負債率是87.45%,賽力斯87.38%,比亞迪是74.64%,吉利、上汽、長安和某車企,也在60%以上,整體的確不算低。
但從已經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來看,國內車企的負債率普遍快速下降,特別是比亞迪,半年不到,負債率已降到了70.7%,下降了將近七個百分點,今年年內下降到6字頭毫無壓力。
看一個車企的高負債到底危不危險,必須要看它的負債結構,就是總負債和有息負債。
先看總負債,汽車是投入大回報慢的重資產行業,前期建設要投巨資,同步還得研發投入,規模越大,銷量越高,營收越高,總負債也就越多。
國外頭部車企的總負債,截至到2024年末,大眾營收2.5萬億,總負債高達3.4萬億,是同期營收的136%;
豐田營收2.2萬億,總負債達2.7萬億,是同期營收的123%;福特營收1.3萬億,總負債達1.7萬億,是同期營收的131%。通用、寶馬、奔馳、現代的總負債也在萬億以上。
我們國內的主流車企,比亞迪營收7771億元,總負債5847億元,是同期營收的75%;吉利控股營收5748億,總負債5047億,是同期營收的88%;奇瑞營收1822億,總負債1749億,是同期營收的96%;上汽營收6276億,總負債6104億,是同期營收的97%,負債全部低于營收,還不錯。
總負債分為無息負債和有息負債。
無息負債很簡單,就是企業的經營性負債,還沒到期的供應商貨款、還沒支付的員工薪酬、還沒到期繳納的稅費,還有沒完成的合同負債,沒有利息成本。
真正威脅企業的是有息負債,特別是有息負債占總負債的比例。
向金融機構借的錢,在資本市場發行的債券,這些有成本的負債,就是有息負債。如果還本付息的壓力過大,企業就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根據公開財報,豐田的有息負債是1.87萬億,占總負債的68%,福特的有息負債是1.1萬億,占總負債的66%,大眾的有息負債是1萬億,占總負債的32%;
通用、奔馳、寶馬、斯特蘭蒂斯、本田、現代這些車企的有息負債,也都達到了幾千億的規模,越是全球頭部的車企,對有息負債的依賴越高。
再看我們國內的主流車企,吉利控股的有息負債860億,占總負債才17%;奇瑞的有息負債是211億,占總負債也是12%;某車企的有息負債是168億,占總負債的12%;
比亞迪的有息負債是286億,占總負債才是區區的5%,這在全球范圍看,絕對是最低水平之一。
整個我們國內的主流車企,有息負債沒有一個超過1000億,總占比沒有一個超過20%,整體非常健康。
相對于負債率,還有個重要數據就是應付賬款,這里面網民最關注的,就是車企和供應商的合作賬期,對車企財務健康來說,還有一個應付賬款占營收比例的指標。
車企對外的采購量越大,說明銷量越好,反映在財報上,就是營收越大,應付賬款越多,應付賬款規模合理不合理,主要就是看應付賬款占營收的比例。
從公開的財報看應付賬款占營收的比例,蔚來是52%,長安是49%,某車企是39%,上汽是38%,比亞迪是31%,這個比例越低,表明財務越健康。
至于車企與供應商的合作賬期,付款周期是近一年來,被拿來主要炒作的點,付款是不是快速及時,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根據Wind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奇瑞給供應商的合作賬期是143天,某車企是163天,蔚來是195天,長安超過了200天,做過買賣的人都知道,這個賬期真不算太長。
而比亞迪給供應商付款周期,是127天,這是主流頭部車企最短的了。
所以,總負債與企業規模和營收相關,拿負債率唱衰中國車企,誤導民眾的到底是誰,為什么唱衰,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