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文《中國汽車由大變強趨勢性特征辨析》(三)(1)
汽車評價 | 2024-12-27
21793
李慶文《中國汽車由大變強趨勢性特征辨析》(三):中國汽車產業的龍頭企業正在轉換:民營汽車企業替代國有汽車企業(1)
編者按:中國汽車應如何由大變強?汽車評價研究院將連續刊載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的《中國汽車由大變強趨勢性特征辨析》,通過十大方面,從業內第三方視角辨析中國汽車由大變強的當前形勢。
今日起,汽車評價研究院刊載第三部分——《中國汽車產業的龍頭企業正在轉換:民營汽車企業替代國有汽車企業》,在文中李慶文院長認為,以民營汽車企業為主的“五虎上將”替代了傳統國有汽車企業,成為領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龍頭。此外,以造車新勢力為主的“五小龍”也將乘新汽車時代的東風,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生力軍。
篇幅所限,《中國汽車產業的龍頭企業正在轉換:民營汽車企業替代國有汽車企業》將分多篇推文進行推送,敬請關注。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 李慶文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民營汽車企業替代國有汽車企業
計劃經濟時期,汽車產業由國家完全控制,在哪里建立工廠,工廠生產什么產品,生產多少產品,生產出來的產品賣給誰,賣到哪里,以什么價格賣,一律由政府用行政性的計劃手段決定。因此,計劃經濟時期,中國汽車的頭部企業是由政府的力量決定的。
改革開放后,跨國汽車公司進入中國汽車產業,他們把合作合資的目光聚焦在計劃經濟時期建立起來的國有汽車企業上,與這些國有汽車企業建立起一大批合資公司,使這些國有汽車企業的競爭力得到了比較大的提升,市場規模擴展得比較快,經營收入大幅度提高,先后進入世界企業500強行列,長期占據中國汽車產業的頭部位置。龍頭老大先是一汽集團,后是上汽集團。
這種成長和壯大是復制性的,不是基于創新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他們是用世界跨國汽車公司的積累和資源,加之超大型的汽車市場規模和政府傾斜性產業政策的賦能,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頭部企業集群。
今天,這個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汽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民營汽車企業替代國有汽車企業,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上領先全球而建立起來的新格局。
具體而言,比亞迪今年有可能躍居中國汽車企業銷量首位,上汽集團長期位居首位的歷史要被改寫。
國有汽車企業集團集群在第一陣營領跑的局面也正在發生快速改變:
廣汽集團今年以來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明顯減弱;
北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發力比較早,但是,近幾年在市場銷量上連續退坡,自主品牌成長緩慢;
東風汽車由于過去全面合資,在一段時間里失去了自主發展機遇,雖然近幾年臥薪嘗膽,埋頭苦干,自主創新能力有比較大的提高,但是,失去的歷史性機遇,需要時間補償,當下艱苦跋涉,市場競爭力正在建設過程中。
以民營汽車企業為主的“五虎上將”成為汽車產業龍頭
當下正在快速替代過去頭部企業集群的,是以民營汽車企業為主體、以新能源汽車為主業的新興汽車企業集群。這個頭部企業集群的成員,是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長城,是中國產業的“五虎上將”。他們的突出特征是:長期堅持自主創新,長期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長期堅持市場化體制機制,長期堅持自主型對外開放。
1. 比亞迪汽車用不到三十年時間,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里的領頭羊,替代以合資為主的上汽集團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頭雁
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比亞迪能夠獲得巨大成功,原因一定是多維度的。我沒有時間和精力做系統全面的研究,但是,依據長時間對比亞迪汽車的觀察和了解,我認為,分析比亞迪汽車成功的因素,抓住以下幾點,就基本能夠比較清晰理解比亞迪成功的密碼。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11月產銷快報 圖源:比亞迪
首先,比亞迪成功的核心因素,是企業體制機制完全市場化。比亞迪產權清晰,權責明確,自擔風險,自主決策。
其次,比亞迪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企業家精神在比亞迪得到充分發揮。王傳福既是比亞迪的實際控制人,又是比亞迪運營決策者;既是戰略主導者,又是戰略實現的一線指揮員;既是市場運作的策劃和組織者,又是技術創新深度參與者。王傳福的企業家精神,在比亞迪完全市場化的體制機制環境里,發揮得淋漓盡致,幾乎盡善盡美。他想象的翅膀可以酣暢翱翔,他果敢的決策可以快速得到認可,他嚴格細致的管理可以幾乎沒有什么阻力的得到貫徹落實,他崇尚自主創新的理念沒有因為利益受到影響。
第三,比亞迪的成功獨特因素,是敢于承擔風險的戰略能力。傳統國有汽車頭部企業的成功之所以短暫,是因為他們的成功沒有自己的獨特性,成功的機會是外界賦予的,不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更不是自己通過承擔巨大風險,艱苦奮斗換來的。得來容易,失去的也容易。比亞迪不是這樣的。他們創業之初,一無所有,一張白紙。他們有的是市場上稍縱即逝、風險巨大的苗頭性機會,他們高度敏捷,勇敢無比。發展新能源汽車,當初業界爭議分歧巨大,傳統汽車企業猶豫不決,踟躕不前。他們義無反顧,全身心投入,敢于承擔風險,鍥而不舍在新能源汽車新賽道上開拓耕耘。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王傳福 圖源:比亞迪
2. 奇瑞汽車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躍遷到中國汽車產業前列
他們艱苦奮斗,以“小草房”精神,艱難曲折完成了從0到1的初創目標。沒有生產汽車許可,他們曲線變通;沒有技術研發人員,他們最早把目光面向海外,最早用創新創業的事業愿景,吸引回來了一大批海歸精英;沒有現成的供應鏈體系,他們借助合資品牌的資源完成初創任務,精心全力扶持自主零部件企業,堅持構建自己能夠長期合作的開放型供應鏈體系。
他們頑強拼搏,堅定走自主創新之路,在難以想象的困難狀態下,渡過了從1到10的生存考驗。曾經在一段時間里,奇瑞汽車徘徊不前,創業之初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一些預想不到的問題和矛盾,業界有人認為奇瑞難以成功,跨國汽車公司更認為奇瑞汽車短暫的高速發展是曇花一現,政府相關部門的所謂的專家也對奇瑞汽車產生了懷疑,對奇瑞汽車高度重視和支持的地方政府甚至也猶豫了,支持的強度開始減弱。奇瑞汽車從創業以來,在這個階段里遇到的挑戰和考驗,超過了當年“小草房”時期。
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 圖源:奇瑞汽車
奇瑞汽車面對此情勢,沒有半點退縮,沒有一點懷疑自己選擇的方向和道路,也沒有掩蓋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多次在公開場合坦誠述說奇瑞汽車補短板,煉內功,建體系,重新學習和鉆研造車技術。與此同時,奇瑞汽車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積極主動吸引民營資本加入奇瑞創業事業,使奇瑞汽車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建立起了符合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
他們以三個并重戰略迅速崛起,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并重戰略,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并重戰略,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并重戰略。
今年,奇瑞汽車跨入世界500強企業陣營,躍遷到中國汽車產業前列。過去,奇瑞汽車在中國汽車產業10強中,比較靠后,如今,奇瑞汽車有可能躍遷到前五名。
奇瑞汽車跨入世界500強企業陣營 圖源:奇瑞汽車
3. 吉利汽車用了三十年,成為全球化級別的跨國汽車公司
當年,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四處奔走呼號,希望政府給他一個進入汽車產業創業的機會,就是失敗了也心甘情愿,毫無怨言。他為了爭取到進入汽車產業的許可證,曾經半夜三更蹲在主管此業務的政府官員家門口,企求見面陳述自己的理想和方案。
他的赤誠之心,感動了許多人;他的近乎瘋狂的汽車夢,影響了許多人,也曾經被嘲笑和誤解。他縱橫捭闔,長袖善舞,整合集成出超出想象和預期的創新資源,并購沃爾沃并成功融合,入股奔馳汽車,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里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跨國汽車公司,據說今后吉利汽車的全球總部有可能設立在英國倫敦。
吉利控股集團已擁有多個子品牌 圖源:吉利控股集團官網
4. 長城汽車三十年,堅持長期主義,注重科技創新,改寫世界SUV品類汽車市場格局
長城汽車,起步于田野之中,曾經的鄉鎮改裝企業,改制成民營汽車企業,成為世界著名汽車品牌。
長城汽車在SUV品類創新中獨樹一幟,是中國式SUV汽車品類的開拓者、領導者,改寫了世界SUV品類汽車市場格局,為中國汽車品牌沖出合資品牌建立起來的圍城立下汗馬功勞。
長城汽車成為2024年北京車展焦點 圖源:長城汽車
長城汽車的實際控制人和創始人魏建軍董事長,性格剛強直率,正直坦蕩,愛憎分明。最近一個時期,他反復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存在的諸多問題,不怕得罪人,說問題一針見血,自嘲自己成為憤青了。愛之深,才吐真言。
他對汽車技術研究的深厚,想法獨特,思路開闊。他舍得在技術創新上花錢費力,使長城汽車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領先。
他對發展新能源汽車有自己獨特的選擇。長城汽車雖然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不算先行者,但是,長城汽車新能源戰略比較全面,布局系統,長城汽車既生產鋰電池,也研發和生產氫能動力。長城汽車還布局了芯片,在智能汽車技術上投入大,行動快,魏建軍董事長認為長城汽車在智能汽車技術上在行業里處于領先位置。
魏牌全新藍山1萬輛下線 圖源:長城汽車
5.長安汽車是各方面比較看好的央企,也是向電動化和智能化方向轉型比較激進的傳統汽車企業
長安汽車從制造微型面包車起步,是當年微型汽車市場紅火時四強之一。如今,四強中的哈飛汽車和昌河汽車已經不復存在。五菱汽車與上汽和美國通用合資為上汽通用五菱,在微型車方面做到了極致,成為中國最強的微型車制造商。
長安汽車沒有沿著微型車方面發展,而是選擇強力向上發展戰略,傾注全力發展A級車以上的乘用車,實現了品牌向上,技術升級,完美實現了從一家微型車廠商轉型升級為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乘用車公司。
長安汽車擁有長安啟源、深藍、阿維塔等多個自主品牌 圖源:長安汽車官網
長安汽車讓業界欽佩和贊譽的是,他們在沒有強大的合資公司支撐的情況下,靠自我積累,自立自強。一度長安汽車與福特汽車建立的合資公司還出現虧損,拖了長安汽車發展的后腿。
在產品研發上,雖然也從福特汽車身上學習了一些經驗,引進了一些技術,借鑒了體系管理和研發流程。但是,他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培育出了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發流程和體系,技術積累深厚,產品線豐富,特色鮮明。
長安汽車是雙優生,傳統汽車做得出色,新汽車同樣優良。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遇到的最大的阻力,不是技術和資金,而是觀念。
長安汽車智慧新藍鯨3.0混動專用發動機、數智電驅和增程模塊 圖源:長安汽車
所謂的路徑依賴,在這里體現的最為明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是傳統汽車企業的看家本領,是經營百年以上的護城河,是讓外界望而生畏的高門檻。用電驅動力取代傳統動力,這個彎,難轉。長安汽車可貴之處,就是觀念更新快,轉彎能力強。
更讓業界刮目相看的是,長安汽車還率先提出發展新汽車戰略,探索新汽車。當年長安汽車放棄微型車,大力發展乘用車,是明智之舉,今天,長安汽車率先向新汽車挺進,則是開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