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2024年日系品牌一直被看衰,但銷量卻能沖上前10?
AGKC阿貴藝車 | 01-27
23236
“唱衰合資”,可以說是2024年車市中討論度最高的話題,尤其是日系品牌,在感官上其收縮的力度非常強烈。例如在市占率上,日系品牌2023年還有17%,到2024年下降到13.7%,收縮了3.7%。相較之下,中國品牌市占率比2023年增長8.6%,達到60.5%。
這也是人們持續看衰日系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2025年中國品牌市占率或突破70%,而日系品牌則會下降到10%。
然而事實上,日系品牌的實際銷量表現卻出乎人們意料。如下圖所示,在2024年中國汽車品牌零售銷量排行榜TOP20里,豐田以156萬進入前三,豐田以88萬排在第5名,日產以60.7萬排在第11名。所以也有不少人認為,日系三劍客受限于大環境,但依舊保持相對的穩健,安全程度甚至高于一些火熱的新勢力造車,距離衰敗還為時尚早。
銷量有所下滑,對比新勢力造車依舊有優勢
從數據上看,日系三強不僅是整體銷量表現不俗,就算拆開也依舊能打。
如下圖所示,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的分別達到777989輛和763410輛,擠入2024年細分品牌銷量榜單的TOP10。東風日產則達到610768輛,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也都達到40萬以上,三者均入圍榜單的TOP20序列。
與此同時,在車型方面“日產四田”也同樣穩健,像SUV細分,鋒蘭達超過20萬,RAV4榮放和卡羅拉銳放超過19萬,CR-V超過18萬。轎車方面,凱美瑞和雅閣達到15萬以上,而軒逸依舊是燃油車時代的家轎之王,2024年全年銷量超過34萬輛。此外,諸如皓影、思域、威蘭達、卡羅拉、逍客,也都是能年銷量超過10萬+的車型。
而相較之下,國產新勢力造車、巨頭品牌們的子品牌雖然多,可唯一能進入TOP20的只有理想汽車。在此之后超過20萬的只8個品牌,超過30萬的只有埃安、問界、捷途三個,低于10萬則更多。
從數據上看,“日系三強”雖說市場表現和市場份額有所下滑,但勝在對細分的把持力度較高。中國品牌雖然多,但能對市場起到影響作用的品牌卻很少,尤其是新能源品牌,年銷量能達到20萬以上的都寥寥無幾,甚至還有可能陷入生存危機,而這其實也暴露出中國品牌的競爭過程中的一個弊端。
中國品牌的內卷,會成為日系逆襲的機會嗎?
不得不承認,日系品牌依舊能保持相對穩健的市場狀態,價格戰是離不開的因素??蓮睦硇院涂陀^的角度上看,價格戰其實更多是作用在中國品牌自己身上,大家都在跟著比亞迪梭哈新能源車型的價格下限,卻忽略了合資品牌的主要賽道是在純燃油領域。
的確,不論是日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價格的下探本質上還是因為技術成本和造車成本的下行,再加上國家以舊換新補貼,反而能利用成熟的燃油技術,享受到燃油車時代最后的紅利。所以我們能看到,過去20萬起步的合資B級車,現在只要10多萬出頭。
換而言之,只要國家沒有對純燃油車下達禁令,包括“日產四田”在內的主流合資品牌,都還是能在燃油車市場保持可觀的生存空間。并且還能在過程中,通過與中國高階智駕、AI技術領域、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品牌合作,從新賽道突圍。
而事實上當下確實有品牌要從高階智駕發力,據悉東風日產官宣與華為合作,并將引入鴻蒙座艙。與此同時,東風日產還將通過此次合作提升在高階智駕領域、車機智能方面的技術,所以有人猜測,N7會是這一合作的落地。
總而言之,雖說國產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當家做主人”值得慶幸,但對日系品牌還要用理性的目光看待才行。因為在當下的競爭關系上,中國品牌更為激進,可容易陷入內耗,造成“品牌雖多可能打的卻偏少”的現狀。而日系品牌由于保守而顯得穩健,更容易守住燃油車市場這一基本盤,這其實也是當前主流合資品牌的共性。
因此從博弈上看,中國品牌相較于拼價格下限,更需要提升品牌價值,在目前占有市占率優勢的情況下,通過高價值產品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這樣才能真正主導市場。而不會目前這樣,斗了一整年,卷到了一些品牌,可主流的合資品牌依舊穩健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