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卡車存量之戰,誰主沉浮
汽車商業評論 | 02-02
25457
撰文 / 牛跟尚
設計 / 琚 佳
這是意料驚喜中的意外悲傷。
中國汽車在2024年銷量3143.6萬輛——連續兩年突破300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4.5%,再創新高。而中國商用車及重卡卻是逆勢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統計的企業開票數(含底盤、牽引車),2024年,中國商用車銷售387萬輛,同比下滑3.95%,重卡銷量90.17萬輛,同比下降1.03%(也有說是89.9萬輛,同比下降1%)。
除受重卡影響外,微型卡車銷量為43.32萬輛,同比下降30.85%。由此,貨車銷量336萬輛,同比下滑5%,導致中國商用車市場表現疲弱,產銷未達400萬輛預期。雖然輕型貨車銷量190萬輛,但同比微增長0.28%;中型貨車增幅達到19%,規模只有12.76萬輛。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分析,這是由于投資減弱,加之當前運價依然偏低,終端市場換車需求動力不足。
誰是中國商用車銷量冠軍
從2024年中國商用車企業(含卡車和客車及出口)銷量前10強看,相比2023年,福田汽車和東風公司的冠亞軍位置沒變,但福田汽車減少1.58萬輛,市場份額上升0.79個百分點,東風公司減少了4.62萬輛,市場份額下滑0.66個百分點。
這兩家企業的共同特點是:輕卡量大,行業前三,第一陣營;重卡中流,行業前五;都還有客車業務,福田還在堅守,而東風差不多快退出。
新的季軍是重慶長安,從2023年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多賣了2.67萬輛。
第四名是中國重汽,位置還是第四,多賣了1.95萬輛。
第五名是一汽解放,位置前進一位,多賣了1.35萬輛。
第六名是江淮汽車,輕卡出色,多賣了600輛,名次提前一位。
第七名是江鈴汽車,輕卡和皮卡為主,多賣了2.16萬輛,位置前移了兩位。
第八名是上汽通用五菱,微型商用車式微,少賣了18.73萬輛,直接從第三滑到第八。
第九名是長城汽車,皮卡稱雄,商用車領域少賣了2.25萬輛,位置下滑一位。
第十名是新晉的陜汽集團,銷量16.71萬輛。
2023年中國商用車銷量第十名的上汽大通已不在此單,無論從門檻還是前十大商用車的整體銷量看,銷量下滑是2024年基調。
2024年中國商用車兩大主要品種中,與2023年相比,客車銷售51.1萬輛,小幅增長3.9%,貨車(卡車,也叫載貨車)銷量336萬輛,小幅下降5%。貨車主要品種中,除中型貨車呈兩位數增長、輕型貨車銷量微增,重型、微型貨車銷量不同程度下降。客車主要品種中,除輕型客車產銷小幅下降,其他客車品種均呈兩位數增長。
也就是說,2024年中國汽車再次刷新歷史記錄,而中國商用車及重卡市場整體出行“倒行逆退”。
難回2020年巔峰狀態
重卡被公認為和中國經濟休戚相關。作為卡車含金量最重的細分領域,我們用過去20年的時間長度來看看中國重卡的發展軌跡。
2005年是中國重卡市場較為低迷的一年,當年重卡銷量只有23.66萬輛,相較于2004年的37萬輛下降36%。2006年開始,重卡市場逐漸回暖,到2010年,銷量超過100萬輛,是2005年的4倍多。這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增加。
國海證劵分析師戴暢研究重卡行業發現,2009年開始,重卡成長與周期并舞,成長性受益于經濟總量增長、基礎建設及房地產規模攀升以及行業規范化影響。
2011年開始,重卡市場逐漸降溫。2015年,銷量下降至55萬輛,僅為2010年的一半。這一時期市場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加之國內產能過剩。
2016年起,重卡重新增長,2017年重卡市場銷量超百萬輛,并連續數年增長。2020年,中國重卡銷量達到162萬輛,占全球重卡銷量的70%。這是中國重卡歷史上最好一年。
2020年后,由于口罩事件影響,全球重卡遭遇不同程度的沖擊。中國重卡在2020年至2023年間的銷量分別為161.9萬輛、139.5萬輛、67.2萬輛和91萬輛。過去5年,這一行業經受住疫情、供應鏈成本上漲、國五庫存消化等內外部負面影響的沖擊。
中國重卡市場在過去20年中經歷多次波動,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以及突發事件(如疫情)的影響顯著。隨著市場的逐漸復蘇和政策的推動,重卡銷量有所回升,但難以再回2020年的巔峰狀態。
2021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重卡市場進入新的下行周期,2022年重卡銷量67.19輛,同比下降51%。2023年和2024年兩次沖百萬輛失敗,維持在90萬輛。主要是國內需求疲軟。
按照中國重卡上險量(不含軍車和出口,僅按民品算)排名,2024年,中國重卡終端市場銷量60.24萬輛,同比下降2%,其中,國內重卡終端市場有3家企業銷量突破10萬輛,解放以14.27萬輛排名第一;東風排名第二,銷量達到12.47萬輛;重汽以10.75萬輛排名第三;福田銷量6.25萬輛,排名第四;陜汽銷量6.19萬輛,排名第五。
第二陣營為三一重卡、徐工重卡和江淮重卡,銷量分別為2.06萬輛、1.59萬輛和1.3萬輛,排名第六到第八。
第三陣營為紅巖重卡、大運重卡、遠程商用車、北汽重卡,銷量分別為8331輛、7088輛、6786輛、6580輛,排名第九至第十二位。
出口救了重卡
2023-2024年,一汽解放的國內銷量重卡銷量均為第一,而中國重汽出口強勁,國內外重卡總銷量排第一。
2023年起,出口具備性價比優勢的中國重卡提供向俄羅斯、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出口。中國重汽、陜汽重卡等出口增長顯著,先后超越一汽、東風,成為新的龍頭和黑馬。
根據協會數據,2024年,中國商用車出口90.4萬輛,同比增長17.5%。
從批發銷量(含出口和軍品)看,2024年中國重卡格局和2023年大致相同,中國重汽、一汽解放、陜汽集團和東風公司年均銷重卡超10萬輛,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重卡四巨頭,是第一梯隊、第一陣營。
重卡銷量長期排名第五的福田汽車,2024年銷售重卡69819輛,同比下降21.43%,在中國重卡五強中銷量下滑最大。
其地位比較尷尬,一是東風、一汽、重汽、陜汽被公認為重卡之王和重卡四大巨頭,北汽福田被公認為是輕卡王者,前四強中除東風輕卡比較強,一汽解放基本放棄輕卡業務,中國重汽有個輕型商用車事業部,但不盡如人意。二是福田重卡主要體現在歐曼上,銷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降為中國重卡第二梯隊和第二陣營,又顯得塊頭特別大。
2024年,銷量一直排在福田重卡后面的是大運重卡,銷量21641輛,排名第六;徐工重卡銷量21134輛,排名第七;江淮重卡銷量13630輛,排名第八;北奔重汽銷量11105輛,排名第九;上汽紅巖重卡6259輛,排名第十。
其中,徐工重卡銷量同比增長近三成,衛冕中國新能源重卡銷量第一;大運重卡和上汽紅巖因流動性出現問題,一個進入破產重整,另一個奄奄一息。而有央企金字招牌的北奔重汽快到國資委提出的被兼并重組的前夕。
新能源重卡賽道擠滿玩家
卡車保險銷量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重卡銷售34560輛,同比增長35.65%,滲透率僅有3.67%,相當于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的十分之一。
2024年,中國新能源重卡全年銷量8.2萬輛,同比大增140%,翻了一大番。如果按照國內重卡銷量約62萬輛的體量來算,這個滲透率近14%。也就是說,一年之后,中國新能源重卡的滲透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
2024年,新能源重卡賽道擠滿新玩家。據統計,2023年,新能源重卡市場有20位銷量超百輛玩家,銷量超千輛玩家有9位;2024年,超百輛玩家達到24位,超2000輛玩家達到10位,超7000輛的企業有5家。
在傳統燃油重卡市場,中國重卡企業的排位相對穩定,但在新能源市場表現截然不同,冠亞軍依然是徐工重卡、三一重卡。
在傳統燃油車市場打不過,那就轉型新能源汽車賽道。徐工、三一、宇通、遠程都是這樣的聰明者。
一汽解放、中國重汽、東風公司和陜汽集團以及福田汽車在2024年痛下決心,在新能源市場跑步快跑,銷量翻番,名次大進。
江淮汽車看到新能源的曙光,擠進前10。
上汽紅巖、北奔重汽及大運重卡不僅在燃油車市場乏力,也錯失了新能源重卡的機會。
江淮2024年銷售的新能源重卡有超過90%來自DeepWay深向純電動牽引車。這一新玩家的優秀表現,讓江淮躋身2024年新能源重卡銷量榜前十,較2023年排名大幅提升6位。
東風商用車認為,傳統燃油重卡面臨著來自新能源重卡的競爭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對傳統重卡市場的一種減量影響。不管存量還是減量,實際上市場結構在發生轉變。
天然氣重卡意氣風發
像2023年那樣,中國重卡市場的黑馬并不是不燒油的新能源重卡,而是燒氣的天然氣重卡。
2024年,國內天然氣重卡市場累計銷售17.82萬輛,同比增長17%,成為天然氣重卡銷量史上最高年份。主要是天然氣價格從1月平均5300元/噸下降至4月最低時4000元/噸,隨后氣價逐月上漲,年末兩月氣價均在4500元/噸,這對天然氣重卡市場利好。
帶發動機的天然氣重卡是解放、重汽、東風、陜汽、福田等傳統卡車以及大運、紅巖的優勢,其在天然氣重卡的市場地位基本上和其重卡市場地位相當。北汽集團新開辟的北汽重卡以新玩家進入前七,有奇瑞集團背書曾大打價格戰的聯合重卡保持第九。而遠程商用車、江淮重卡被擠出前十,北奔重汽以447輛的微弱銷量擠進來。
東風商用車研判,未來重卡市場,將是燃油、天然氣和新能源產品共同存在,在各自適合的應用場景保持優勢。
2025年能重回百萬輛嗎
2024年,受到存量競爭加劇、油氣價差波動及能源結構變化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重卡市場進入周期性轉型陣痛階段。行業全年收盤約91萬輛,其中國內市場銷量約為62萬輛,下滑約5%。
2025年,中國卡車市場面臨復雜局勢,包括國際市場經濟發展不確定性、不平衡性和不可預見性因素與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的加速重構以及國內貨運行業車多貨少、運力過剩、運費低迷等挑戰。
中國重汽董事長王志堅樂觀表示,要“換個角度看問題”,搶抓出口與各細分市場增量空間,例如,國四車輛大規模淘汰更新,重點項目開拓與產業西移帶動區域性增量,燃氣車在西北及西南區域仍有較好的市場機會,冷鏈綠通、快遞電商、跨境運輸等需求持續增長。這些都是在存量中搶奪增量的機會點。
他在12月初對中國卡車國內外市場進行預測,2025年,國內重卡需求預計達63萬輛,同比增長12%,其中傳統能源重卡預計達50.5萬輛,同比增長3%;新能源重卡預計達12.5萬輛,同比增長67%;國內輕卡需求預計達55萬輛,同比增長5%,其中傳統能源輕卡預計達41萬輛,新能源輕卡預計達14萬輛,同比增長52%;國外重卡需求預計達150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中國品牌可進入市場預計銷量達45萬輛,同比增長2%。
王志堅表示,2025年,新能源重卡滲透率突破20%、新能源輕卡滲透率超過25%,“必須去搶、必須多搶”,加快商用車行業新能源化轉型。
像王志堅一樣對新能源汽車看好的還有陜汽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宏明。他表示,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續追加、技術成熟以及產品經濟性凸顯等多重因素影響,新能源市場呈現跨越式增長,預計2025年新能源重卡滲透率將超過20%。
“商用車新能源化推動著市場結構劇烈變化,這要求企業必須迅速轉型變革,設計新的商業模式,否則將被淘汰。”福田汽車董事長常瑞表示,中國汽車產業正經歷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能源結構轉型驅動新能源及生態轉型成為發展主線。
對于2025年商用車市場,行業和企業均謹慎樂觀。比較一致的判斷是,2025年我國中重卡行業需求量預計達到100萬輛,同比微增長。其中,國內中重卡銷量預計為70萬輛,同比增長3%;出口銷量預計達到30萬輛。
東風商用車認為,內需的拉動以及國四車輛置換空間的增長,商用車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海外市場對中國中重卡產品的認可度持續提升,特別是俄羅斯、沙特、墨西哥等海外市場有著較大的出口機遇。
不過,也有重卡企業和行業觀察者認為,俄烏沖突未來有望緩解、俄羅斯市場覺醒以及不確定的地緣政治影響,中國重卡出口到俄羅斯等市場也存在變數和挑戰及風險。
2025年1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在延續2024年政策的基礎上,將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補貼范圍進一步拓展至國四排放標準的營運貨車,不僅在時間維度上有所延伸,補貼車輛類型也更加豐富。
隨著前期政策透支影響的減弱、以舊換新政策的不斷升級、國三國四淘汰進程加快,以及新能源的加速滲透,2025年的重卡市場將以置換為主基調。這意味著會有一部分存量市場需要被激活和更新。
中汽協預計2025年中國商用車銷量為400萬輛,同比增長3.3%。在多數商用車企業的眼中,這是非常樂觀的預測,也是每一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