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廣汽換帥!馮興亞赴炮火一線,再造“新廣汽”

          1號車盟 | 02-06

          27994

          大年初七(2月4日),春節假期尚未結束,廣汽集團一紙公告開啟蛇年“進擊”模式。

          曾慶洪到齡退休,辭去集團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一如外界預測般接棒,掌舵廣汽集團。

          關于此次人事調整的第六屆董事會第80次會議舉行時間,是在更早的2月3日,廣汽毫不掩飾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而當下空前嚴峻的競爭態勢,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廣汽進一步改革煥新。

          說到這里,我們并不是在否定廣汽前任董事長曾慶洪的功績,事實上,他為廣汽這艘大船在智電航道乘風破浪準備好了充足的糧草與彈藥。

          敢說敢做的曾慶洪,留下了什么?

          提到曾慶洪,很多人都記得他去年在重慶論壇上的“仗義執言”。

          “廣汽不反對價格戰,也不怕打價格戰,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線,不能過度。讓利可以,但讓本不可持續。”

          “這樣卷下去不是辦法,企業目的是什么?盈利,為國家做貢獻,為社會做貢獻,交稅、就業......現在廣大車企裁員裁了多少?”

          他說出了很多車企想說卻不敢說的話,也扛下了輿論炮轟的火力。

          而曾慶洪的直言不諱,也體現在更早之前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那時疫情尚未結束,整個汽車行業處于“缺芯貴電”困境,他率先站出來“抗議”:“動力電池占了一部車的60%成本,那我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客觀來說,曾慶洪是一個低調的人,在很多車企一把手下場直播或在社交平臺活躍的時候,他幾近隱身,除了重要場合,很少公開露面或發言,年輕一代的社會大眾大多只記得他的“敢說”,而更早一輩的人,很清楚他不止“敢說”,而且“敢做”。

          1999年,廣州標致重組為廣州本田,曾慶洪臨危受命,擔任廣州本田黨委書記、董事、執行副總經理,作為中方負責人,他需要做的是,在沒有任何參考經驗的合資初時代,讓廣州本田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并迸發強大動力,向上托舉廣汽集團。

          從結果來看,曾慶洪當初填寫的答卷是可以打高分的,廣汽本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強勢合資車企的代表。這里我們不再細說他為廣本體系建設所采取的各項行之有效的策略,僅列舉一個可奉為經典的案例——讓雅閣成為爆款。

          彼時私人汽車保有量還很少,中高級合資車更是高不可攀,雅閣即使加價數萬也十分搶手,而在第六代雅閣上市之際,曾慶洪主導新車官降4萬,一舉重塑當時中高級轎車的定價體系,開啟雅閣制霸國內B級車市場的傳奇篇章。

          此后數年,曾慶洪又通過本土化創新、精益管理、精準營銷等一系列策略,使雅閣在銷量、保值率、產品體驗、身份象征等方面充分滿足目標群體的需求,進一步夯實雅閣在B級車市場的霸主地位。

          時至今日,即使智電浪潮讓中國車市重新洗牌,但雅閣仍是很多人繞不過的重要選擇。

          從1979年加入廣汽集團前身廣州客車廠,到2005年擔任廣汽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2016年擔任董事長,再到2025年2月退休,總的來說,曾慶洪為廣汽奉獻了超45年,他見證、參與并領導了廣汽從負債30億、年產銷不足1萬輛、營收僅11.54億,到世界500強(最高165名)、產銷超250萬輛、營收1287.57億元(2023年)的蛻變。

          而聚焦曾慶洪執掌廣汽的九年時間,可以發現,在中國汽車從“市場換技術”轉向“技術贏賽道”的劇變期,他為廣汽角逐智電賽道積蓄了充沛的“技術電能”與“戰略動能”。

          不斷提高的研發強度、領先行業的前瞻思維、積極求變的創新態度,讓廣汽形成了頗具規模的“自主可控+開放共生”技術矩陣。截至目前,廣汽累計研發投入超數百億元,擁有一支近6000人的國際化研發團隊,手握全球唯一一座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彈匣電池、超級快充、夸克電驅技術、第三代星靈電子電氣架構EEA3.0、2026年裝車的固態電池、無圖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并打造了涵蓋鋰礦資源、芯片、充換電與回收、出行服務等在內的萬億級產業生態圈。

          這些寶貴的“資產”,都為廣汽在馮興亞時代再次騰飛奠定扎實基礎。

          到炮火一線的馮興亞,能做什么?

          是的,目前廣汽正處于騰飛前的深蹲蓄勢狀態。

          2024年,廣汽集團全年銷量200.3萬輛,同比下滑20.04%,凈利潤預計為8億-12億元,同比降低72.91%-81.9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33億到-47億,系20年來首次虧損。

          在智電浪潮席卷的時代,一切游戲規則生變,大廠轉型普遍遭遇驚濤駭浪,尤其是國企,轉型過程更為盤根錯節。

          曾慶洪并未擴散困難帶來的焦慮,2024廣州車展前,他表示,“廣汽集團當前的困難就像是一次感冒發燒,每個人都會有,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提高免疫力?!?/p>

          而提高“免疫力”的關鍵,在于“自我改革”。“廣汽堅持吃改革飯,走改革路”,曾慶洪強調。

          緊接著,在車展開幕日上,廣汽三年“番禺行動”正式發布,目標是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沖破200萬輛大關。

          這一愿景的達成,涉及從技術到產品,從國內到國外,從組織到人才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整體規劃的制定,應該也可以算是曾馮組合任內最后一次傾力合作。

          如今,馮興亞接過掌舵權,將承接曾慶洪時代的各項“資產”,帶領廣汽這艘巨輪駛向未來。

          事實上,作為曾慶洪時代的總經理,馮興亞深度參與并主導了廣汽此前各項重要的戰略規劃,從經驗、能力以及改革態度來看,他都是最好的接任者。

          自2004年12月加入廣汽后,馮興亞先后擔任廣豐銷售部副部長、副總經理、執行副總經理、董事、廣汽三菱董事、廣汽集團副總經理、董事等職務,在2016年擔任集團總經理,在銷售端、市場端、管理端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與應對能力,換句話說,廣汽的優勢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他都很清楚。

          “番禺行動”其實就是廣汽拉長長板、補足短板的自我革新。

          從目標來看,“番禺行動”可以粗淺地視為廣汽自主品牌壯大計劃。為了加強對自主品牌的管理,廣汽將總部從繁華的珠江新城CBD搬至番禺區,據悉,新總部與傳祺工廠、埃安工廠、廣豐、廣本的距離都不遠,除此之外,其周圍也遍布諸多零部件廠。

          總部搬遷背后的邏輯變化是,對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從戰略管控轉向經營管控,直白來說便是就近管理,不再放養。

          馮興亞對此表示,“我們搬過去,就是到聽得到炮火的一線去,才能更好地做決策。”

          與總部搬遷同步進行的是新成立三個部門,分別是產品本部、財務部、采購部,三者的共同特征是“統管”,以便于實現最大程度的協同效應。三大自主品牌營銷業務大整合的邏輯也是資源共享,有的放矢。

          未來三年,廣汽自主品牌將有22款搭載同級領先技術的產品進入市場,其中傳祺將深度綁定華為,在中高級SUV、MPV、轎車領域推出重磅產品,且均搭載華為高階智駕;埃安、昊鉑將大舉進軍增程賽道,以出色的能耗、續航、駕駛體驗攻城略地。

          除此之外,廣汽與華為合作的全新項目——GH項目,也將在不久后落地,首款產品定位 30萬級豪華智能新能源車型。

          1月14日,馮興亞公開透露該項目的最新進展,他表示華為車BU與廣汽雙方團隊已經開始聯合辦公,致力于推進新車型的開發等工作。

          除了借助華為強大的智駕實力與行業號召力賦能自主品牌發展以外,廣汽自身從未放棄對躋身全球智駕第一陣營的追求,其自研的第三代星靈電子電氣架構EEA3.0將成為重要引擎,推動基于生成式AI的端到端智能駕駛技術、端云一體大模型多模態交互系統在2025智駕大戰中保持領先優勢。

          而面向2026年,廣汽計劃實現L3+級自動駕駛量產,2027年則是L4級自動駕駛。

          對于“無人駕駛是不是期貨”這一行業熱議的話題,馮興亞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無人駕駛技術不是期貨而是現貨,廣汽將向著無人駕駛的目標邁進,沿途下蛋,成熟一個量產搭載一個,通過步步領先,確保最終領先。”秉持這一理念,廣汽在智駕領域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近年來廣汽海外拓展屢傳捷報,2024年累計出口汽車 12.7 萬輛,同比增長 67.6%,目前已經建成馬來西亞工廠、泰國工廠,印尼工廠也將在今年年初竣工投產。

          隨著海外主力工廠陸續服役,以及強勢產品的布局與滲透,廣汽力爭在2027年達成出口50萬輛里程碑,著力挖掘第二增長線的含金量。

          “番禺行動”的大自主戰略并非棄合資不顧。作為廣汽長期的利潤奶牛,廣汽有今天的技術積累、制造體系、發展規模,廣豐與廣本功不可沒。然而,變化莫測的智電時代,讓一眾老牌開始失速,經過幾年行業跌宕,仍在牌桌上的合資車企,也逐漸探索出在中國市場的生存之道。

          尤其步入2025年,廣豐與廣本將率先找到與合資2.0時代合拍的發展步調,前者將憑借集高階智駕、大空間、高顏值于一身的鉑智3X打響反攻戰,后者圍繞安全、好開、駕趣這一大前提,推出W架構,并基于此在3年內推出3款以上純電產品。

          如何壯大自主、復興合資、拓寬海外,事關廣汽能否再次騰飛,也是馮興亞接棒后面臨的三大主要命題。

          不知是否是巧合,馮興亞的汽車生涯從廣豐啟航,在擔任集團總經理期間,又兼任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廣汽國際的董事長,這些經歷都與他如今要解決的問題息息相關,擺在馮興亞面前的是一條既熟悉又陌生,機遇與挑戰加倍的道路,雄關漫道真如鐵,我們愿意相信他能再造一個“新廣汽”。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