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孤芳自賞 14萬交個朋友?寶馬MINI啥時候“上岸”?
電車研習社 | 02-07
21826
寶馬的“電MINI”突然火了起來。
蔚來第三品牌螢火蟲發布會中,李斌表示“螢火蟲比smart更MINI,比MINI更smart。”
廣汽埃安UT發布會中,肖勇表示埃安UT是“純電大MINI”。
自主品牌在小型純電車新能源中押注,但為何他們一談到小型車,MINI總是繞不開的對標對象?除了MINI本身的產品定位外,更為重要的是其現階段的“低廉”售價。
2024年10月,MINI做出一輪主動價格下調,兩款全新電動車——Cooper E和Aceman E分別降幅4萬元至7萬元,起售價調整至16.39萬元和14.88萬元。
這輪降價,讓MINI突然從市場上的小透明化身電動小車細分市場的價值標桿。
“價格標桿”含金量幾何
“價格標桿”通常是個褒義詞,但對于MINI來說可能并非好事,這個在中國市場從來“含韭量”極高品牌,在新能源時代的中國市場幾乎被褪去了溢價色彩,“電動MINI”在中國車市度過七年之癢,至今還未能“上岸”。
“電MIMI”這個號,現在看基本是練廢了。
2018年寶馬選擇聯手長城成立了光束汽車,各持股一半,項目投資51億元。之后寶馬MINI將英國牛津考利工廠產線產能部分轉移至中國。
彼時的市場新能源趨勢還未能明朗,坊間紛紛熱議MINI的燃油車或迎來國產,不過之后的五年間這個項目似乎音訊全無,到了2022年才有合資工廠完工、產線調試的信息放出,之后電動MINI的項目正式披露才標志著項目走上正路。
不得不說寶馬的戰略眼光很犀利,哪怕是在當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從三電系統動力電池、電驅動、高壓電控,傳感器、控制器、通信模組、SoC、MCU,再到軟件架構、整車操作系統都有完善的供應商,寶馬MINI的新能源轉型在中國的起步可謂站在巨人肩膀之上。而合作伙伴長城也同樣是在電動化、智能化賽道有著深厚布局,產品也很能拿得出手。
從目標用戶來看,中國是MINI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場,這個品牌尤其受到女性用戶青睞,龐大的女性消費群體的“她力量”,也是寶馬對MINI的底氣所在。
然而光束之后的發展卻未盡人意,MIMI不僅擱置了一款在 Cooper E的基礎上做開發的純電敞篷車,張家港產線“反哺”牛津工廠的產線計劃也沒了時間表。
一切都與MINI的銷量表現有關。寶馬集團2024年中國市場交付新車超71.4萬輛,但也有消息表示,在降價獲量的前提下,MINI2024年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剛剛破兩萬,這其中還包括了燃油車型的穩定貢獻。
MINI,玩不動了。
洋品牌微型車的悲歌
作為寶馬的子品牌之一,MINI的成功在于一個“巧”,核心競爭力在于英倫調性、精妙設計以及卡丁車般的駕駛體驗。
MINI從來都不是一個大眾款的車,但為提升銷量面對更廣的市場,MINI的體型開始越做越大,在Country man為代表的后期燃油車中,面對著更加“務實”的消費群體,它本身基因缺陷變得非常明顯:產品個性不夠純粹、三缸機小馬拉大車。
這個困境其實不是MINI一家的問題,smart電動化后進行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從之前實用性不佳的超小微型車,迅速擴展至小型SUV、緊湊型SUV甚至smart#5這樣的中型SUV。其家族成員擴張的同時也同樣失去了靈魂,在“收割”完一波情懷粉絲之后,銷量同樣來了一波高開低走。
在拋開自己的原因之外,我們來看看“電MINI”所處的環境。15萬元級別內,云集著比亞迪海鷗,吉利星愿、五菱繽果/悅也、 比亞迪元、吉利螢火蟲、埃安UT、歐拉好貓、比亞迪海豚、寶駿云朵、領克Z20、極狐考拉等實力派車型,各個都在顏值、功能上有自己的絕活兒。
而更為關鍵的是,今天的國貨自信年輕消費者早就聽不進舊的情懷故事了。過去,如果一輛國產車能賣到30萬元以上都會引發群嘲;而如今,以往的“進口高端車”著實打動不了他們的心思,“洋品牌”新能源車型賣到30萬元會被認為“不自量力”,花大幾十萬買BBA“油改電”車型的消費者往往會遭到身邊人的無情嘲諷:你到底懂不懂車?
高端車光環不在,旗下的微型車如何會有“完膚”?
照抄作業,MIMI會不會?
對比MINI降價期間準新車主的興奮,行業內部卻普遍認為這是對產品定位的一次合理修正,電動MINI項目的初心本意在開辟 20 萬元以上的精致電動小車市場,從而復刻在燃油時代的身份制造溢價,但在競爭激烈、技術快速迭代的電動車領域,面對洶涌的中國汽車品牌,MINI卻一直迷失在自己的定位中。
需要承認的的是,MINI年輕、運動、操控的基因還在,它的設計依舊在線,駕駛感依舊很出色。而作為燃油車時代年輕女性消費群體最喜愛的車型,傳統的印象同樣是MINI在現在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最大的殺招。
但隨著眾多車企在微型車市場紛紛下注,好開的微型電動車越來越多,這個細分市場也必將迎來一波價值洗牌,買車圖個牌子的人越來越少,價格是繞不開的問題。然而寶馬似乎還沒能意識到MINI的問題所在,MINI本輪的降價并沒有持續,它僅持續了 40 多天就快速結束了,似乎降價本意并不在討好市場,更大的可能只是為了減輕庫存壓力。
投鼠忌器,虎頭蛇尾,寶馬難道又要在MINI身上復刻一回在國內新能源市場起大早趕晚集的劇本?
好的產品配上好的價格,才是出圈的必殺技作為寶馬轉型的前哨,MINI要實現自己的銷量戰術目標、價值戰略目標,都需要先放下對品牌高度的執念,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重新向下標定兩款車的價格。此外,盡早效仿新勢力做銷售模式轉型,大幅削減消費者和品牌方的溝通的環節也是必做的功課,現有的4S模式已經越來越成為影響品牌進步拖累。
現成作業就在那里,不抄等著交白卷?
收手吧MINI,外面全是比B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