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趕超比亞迪,帶來的產業躍遷啟示錄
車透社 | 02-11
23693
2025年開年,中國車市迎來標志性拐點。吉利汽車以單月26.67萬輛的銷量首度超越比亞迪。
這場冠軍更迭絕非偶然的銷量波動,而是中國汽車產業從“野蠻生長”向“精耕細作”轉型的里程碑事件,折射出中國品牌集體向上的深層變革邏輯。
技術長跑者的價值兌現
吉利銷量登頂的深層密碼,藏在過去十年的研發賬本里。累計超2000億元的研發投入構筑起立體化技術護城河: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構實現AI與機械的深度融合,神盾短刀電池攻克安全與效能的平衡難題,雷神電混系統將饋電油耗拉入"2L時代"。這些技術突破在銀河系列車型上集中爆發,形成"科技平權"的降維打擊。
智能吉利2025戰略的落地,標志著技術投入進入收獲期。星睿智算中心日均處理數據量達3PB,支撐著Flyme Auto智能座艙的流暢體驗;AI數字底盤實現全球首個無人駕駛漂移,將主動安全提升到新維度。這種從機械素質到智能體驗的全域突破,打破了"代步車"的產品邏輯,讓A級車市場進入"越級競爭"時代。
體系化作戰的勝利
吉利超越比亞迪的本質,是體系化競爭模式的迭代升級。在杭州灣研發基地,3000名工程師組成的混合開發團隊,將新車研發周期壓縮至24個月;義烏智慧工廠的數字化生產線,實現98%的自動化率。這種"技術研發-智能制造-市場反饋"的閉環體系,支撐銀河L6 EM-i從概念到量產僅用18個月。
渠道網絡的革新同樣關鍵。吉利將傳統4S店升級為“銀河體驗中心”,在重點城市商圈布局直營店,形成“線上訂單+線下體驗”的新零售模式。截至2025年1月,銀河品牌已建成612家體驗店,單店月均客流突破3000人次,銷售轉化率較傳統模式提升40%。
產業格局的重構信號
銷量冠軍易主背后,是新能源市場競爭規則的質變。當比亞迪憑借垂直整合能力稱王時,吉利通過架構化開發證明平臺化戰略的優越性。銀河系列基于GEA架構的模塊化開發,使單車研發成本降低30%,實現從A0級到C級車的零部件通用。這種模式創新正在重塑產業價值鏈。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技術路線的多元化突圍。吉利“純電+混動+增程”的多線布局,與比亞迪的純電專注形成戰略分野。雷神EM-i系統在銀河L6上的應用,將插混車型的純電續航提升至140km,直擊消費者續航焦慮痛點。這種技術路線的百花齊放,推動中國新能源市場進入“需求細分”新階段。
中國品牌的集體覺醒
吉利登頂的象征意義,還在于驗證了中國品牌高端化的可行路徑。極氪品牌43萬輛的累計交付量,證明中國車企完全有能力突破30萬元價格天花板;領克09 EM-P在豪華電混市場的表現,打破了德系品牌的技術神話。這種集體突破正在改變全球汽車產業的價值分配格局。
智能化競爭的下半場,中國品牌展現出獨特的創新節奏。吉利"全域AI"戰略將大模型技術滲透到研發、制造、服務全流程,星睿AI大模型實現座艙交互、能量管理、底盤控制的智能協同。這種"AI原生"的開發理念,相比特斯拉的漸進式升級更具體系優勢。
全球競爭的新范式
銷量更迭背后,中國汽車工業正在完成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創市場”的轉變。吉利在瑞典、德國、美國的五大研發中心,形成24小時不間斷的研發網絡;收購路特斯、入股奔馳的全球化布局,使其獲得歐洲NCAP安全標準的底層數據。這種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正在重構“中國智造”的內涵。
環保理念的升維競爭更具啟示。銀河星艦7 EM-i采用食品級備胎蓋板、抗菌方向盤等62項環保設計,車內VOC指標比國標嚴苛50%。這種將健康安全作為核心賣點的策略,預示著汽車消費正在從“性能參數競爭”轉向“生活方式競爭”。
駕值觀
駕值認為,吉利超越比亞迪的銷量轉折,本質是中國汽車工業從規模優勢向質量優勢躍遷的縮影,也標志著,產業競爭進入“硬核創新”深水區。
這場冠軍更迭啟示我們:唯有持續的技術深耕、體系化創新和全球化視野,才能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中掌握話語權。中國品牌的集體向上,正在書寫全球汽車工業的“東方敘事”,其意義遠超單一企業的成敗,而是整個產業生態的質變宣言。
在智能化與電動化的雙輪驅動下,中國汽車工業正從“跟跑者”,轉向“規則制定者”,這場始于銷量數字的變革,終將重塑全球出行文明的未來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