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理想,豐滿的故事說完了?

          電動湃 | 03-18

          20386

          理想,已連續2年成為了新勢力交付冠軍。

          盡管去年理想遭到鴻蒙智行的強力反撲,但最終還是以不小優勢捍衛住了冠軍地位。

          只是在這場拉鋸戰當中,理想自身也被消耗了不少。

          一方面,李想主動喊話,不跟華為吵架,因為實在吵不過。

          另一方面,理想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也在加劇,開始呈現出了前些年特斯拉的窘況。

          理想的現實,也要骨感起來了嗎?

          2024年,理想全年交付50萬輛,同比增長33.1%。

          為了站上50萬+的平臺,理想在去年Q4交付了15.9萬輛,取得443億元的季度營收,這兩項數據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不得不說,理想在年底的沖刺進程上花了不少功夫,而這實際也是理想全年下來的縮影體現。

          相比于高達33%的交付量增幅,理想全年營收的增長幅度則是17%,這也促使年度毛利率同比下滑1.7%至 20.5%,而凈利潤也減少31.9%至80億元。

          理想的煩惱,已經擺在了眼前。

          理想的增收不增利,離不開L6銷量占比過高的原因。

          在全年50萬輛銷量當中,理想L6一款車型就占到了19.2萬輛,比例高達將近4成。

          同時,在去年MEGA啞火以后,理想主動取消了后續純電車型的推出計劃,這也加劇了L系列肩上的銷量重擔。

          為此,理想不得不在L系列身上投放了更大的優惠力度,由此讓財務數據出現承壓。

          企業如此境況,加上國內消費市場一直向下的勢頭,當下理想遇到的難題實際也不是難以被預見。

          事實上,過去這段時間各大豪華品牌都過得并不滋潤。

          其中,盡管奔馳繼續蟬聯中國豪華車市場冠軍,但也迎來了連續第二年的成績下滑。

          此外,去年保時捷在華交付5.7萬輛,同比跌了28%。

          據悉,今年前兩個月保時捷中國累計銷量再跌41.33%,其5547輛的數據只占2年前的四成左右。

          正因如此,以奔馳和保時捷為首的國際車企也開始對在華團隊動刀,主張精簡人員、降本增效。

          傳統豪華車市場,已經到了格局重塑的階段。

          眾所周知,如今傳統豪華車市場份額正不斷被中國品牌侵蝕,像近段時間問界和小米就頻頻傳出了喜訊。

          其中,售52.99萬元的小米SU7 Ultra在上市2小時后,大定即破1萬臺,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務。

          雷軍對此評價說,豪華車的大門,對小米打開了。

          盡管中國品牌已開始占據了豪華車市場的上風,但這樣的繁榮景象也并非雨露均沾。

          例如,過去主張高端定位的阿維塔,開始頻繁將入門價往20萬關口上試探。

          至于向來被視為新勢力頭部的蔚來也不好過,倒逼著李斌需要對外釋放改革信號,以贏回外界對蔚來的信心。

          「不要扯淡,價值觀這個事情,是用來要求自己的,不要用價值觀掩蓋經營沒有做好。」

          「不要覺得以前沒搞,現在突然搞了,蔚來不是以前那個蔚來了。」

          「蔚來早就該是這樣的蔚來,小鵬能改好,我們怎么就不能改好?」

          毋庸置疑,“自救”仍是現時多數中國高端品牌的迫切需求。

          可以看到,在市場格局重塑的過程中,不少車企還是肩負起了更大壓力。

          對比而言,作為目前唯一一家連續2年營收破千億的新勢力車企,理想的財務護城河還是相當高。

          此外,參照作為第二家開始實現盈利的新勢力車企——零跑,它也沒有對今年盈利目標抱以更樂觀的態度。

          提出2025年要賣出50萬輛的零跑,直言考慮到今年競爭態勢或將加劇,于是作出了調低毛利率預期的選擇。

          這樣看來,在全行業沒有更好的預期下,領頭羊的增收不增利,大概已算是一種“福報”了。

          當下遇上增長難題的理想,多少容易叫人想起了前些年的特斯拉。

          理想預計,今年Q1累計交付8.8萬至9.3萬輛,同比增長9.5%至15.7%,但營收預計將下滑8.7%至3.5%。

          在面對新車荒的現實下,理想要做到銷量增長+利潤回升的兼容,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好的是,相比于特斯拉持續的新車荒困境,現時理想更多的是主動按下不表。

          換言之,理想距離重新拐頭向上的時間不會遙遠。

          理想主動放緩純電車型的上市節奏,一方面是為了解決MEGA留下來的造型難題。

          在MEGA出現了設計公關問題以后,理想主動修改了其它純電產品的尾部設計,以避免再次陷入到輿論旋渦當中。

          于是,我們從理想i8身上看到,新車已經改換了全新車尾造型,改以更具運動感的姿態示人。

          此外,這回理想不打算再打沒準備的仗,而是想在超充站建得足夠多了以后,才加碼推出純電車型。

          去年,李想說到計劃在純電產品交付時,能向用戶提供超過2000個超級充電站。

          近來他再明確了具體建設目標——「我們的目標是超過特斯拉的建站數量,在全國范圍內準備好2500座以上的超充站,讓純電用戶也沒有里程焦慮。」

          李想透露,理想i8計劃在7月份上市,他直言同期上市的新車不少,感到壓力也是不可避免。

          但他也說了,「就六座純電SUV的產品競爭力而言,我們對理想i8信心十足。」

          「對二胎以及三代同堂家庭用車有明確需求的用戶,可以耐心等等理想i8,產品的表現和遍布全國的理想超充站,一定會讓您滿意的。」

          據悉,目前理想i8累計測試里程已超過800萬公里,如此做法對于新勢力車企而言已是相當難得。

          顯然,理想清楚純電SUV這張牌將不容有失。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純電車系矩陣跟增程系列一樣,都分為了“6/7/8/9”的不同產品。

          但目前李想透露的新品節奏是,理想i8將打頭陣,而第二款車型i6也將在下半年發布。

          可以看到,理想沒有先打出最高端的i9,而是選擇了次高端定位i8。

          這樣相對保守的出牌,也再表明了理想輸不起的現實。

          此外,在理想i8推出之后,定位更入門的i6隨后趕到,后者需起到的作用預計跟L6相仿——為i家族銷量兜底之余,也希望能做到一炮而紅。

          看來,理想已為純電i家族的出牌考慮周全了。

          理想純電車系的二次進擊,沒有延續原來由MEGA引領的M系列矩陣,而是更名為i車系。

          如此做法,固然是想擺脫以往MEGA留下的市場陰影。

          但另一方面,大概也是為了給純電車系作出重新定位。

          換言之,i車系不一定要緊跟MEGA的價格定位,而是有可能取以更低的價格檔位。

          這樣一來,MEGA始終將是理想全車系里獨一檔的超旗艦車型。

          至于i車系,則可以視乎上半年的市場態勢,給自己留足相當的定價區間,以備不時之需。

          理想i系列,大概不會像去年MEGA一樣死磕高價市場了。

          對于理想來說,當下純電車型晚出牌的效果,可能要比早登場的好。

          坐擁著新勢力里少有得到了市場追隨的豪華車身份,理想確實更容易成為市場的眾矢之的。

          面對著市場價格戰的持續深入,假如i8的定價高了,理想或將遭遇再一次的市場反噬。

          但要是定價太過低于市場預期,理想又容易將豪華品牌的領先標簽拱手讓給了鴻蒙智行。

          理想的兩難局面,已經擺在了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問界M8已亮明了36.8-45.8萬的預售價區間,擺明要以“降級版M9”的身份來對壘理想L9。

          同時,盡管小米還不是理想的直接對手,但經過SU7 Ultra一役之后,市場對于車企的“降級定價”打法預期將進一步固化起來。

          換言之,假如大環境的消費緊縮趨勢沒有扭轉過來,小米作為“性價比之錨”的形象只會持續強化,尤其將打擊到豪華車的溢價空間。

          這樣一來,無論到時理想i8的沖高,還是i6跟小米YU7的直接對壘,理想都將容易陷入到被動局面當中。

          顯然,此時此刻理想更值得靜觀市場其變,同時也要為i系列的出牌醞釀更多大招。

          至于該拿出什么來,這實際也不只是理想,同樣值得各家思考的是——

          既然性價比和情緒價值都無法比擬小米的話,那還有什么牌能夠占領到用戶心智?

          去年李想在內部信里承認,由于對銷量的過度欲望,導致了MEGA和L系列的失利。

          來到當下,李想主動給純電系列的銷量預期降溫,他表示“相比短期銷量,我們更在意純電SUV給用戶帶來的產品價值和體驗,以及充電網絡能夠帶來的補能便利性。”

          他認為,這是踏踏實實做好高端純電動車的前提與基礎。

          李想還說到,接下來會把全部精力用在關注用戶需求上,而不是銷量和競爭,借此用3年時間進入高端純電品牌的第一梯隊。

          以上這些表態,似乎已透露出了理想重點發力的方向——

          與其尋思用不同花樣來挽留用戶,倒不如站穩原本已經取得了優勢的家庭市場,繼續做好、做實自身的家庭用車定位。

          這樣的做法,正如小米沒想著撇掉高性價比的標簽一樣——只有真正做好了“守正”,后來的“出奇”才有價值。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