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車市瘋狂“內卷”,沃爾沃卻回頭看底線
汽車大觀 | 03-20
24585
當零百加速突破2秒,續航數字沖向四位數,智駕系統爭相“解放雙手”時,中國車市正上演一場史無前例的“參數軍備競賽”。
數據不斷被刷新,概念一再被推高,仿佛車企的生存法則已被重新定義,只有走在最前,才能站穩腳跟。
車市“每周一新款”的速度刷新存在感,消費者卻在海量數據中陷入選擇焦慮:當車企瘋狂追逐技術極限,誰來守護最基礎的安全感?
一組耐人尋味的對比:某新能源品牌因自動泊車誤判撞墻遭維權,車主質問“科技豪華不如一塊防撞梁”;某車型碰撞測試獲五星卻在真實事故中A柱彎折,輿論嘩然“實驗室安全≠真實安全”。當“創新”與“可靠”的天平失衡,一個老問題重新浮現——汽車作為移動安全艙的本質,正在被遺忘嗎?
“安全,不應該是跟風,而是一種責任”,“安全從來不是營銷噱頭,而是沃爾沃造車的基本原則!”
3月17日,在成都龍泉驛的沃爾沃汽車品牌體驗中心,舉辦的全新XC90媒體溝通會上,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于柯鑫擲地有聲,發人深省。
他表示,“不管市場如何變化,沃爾沃的安全標準始終如一,我們希望給每一位駕駛者和乘客提供同樣的安全感。”
在這一片競速的喧囂中,沃爾沃的選擇,沒有把重心放在比拼數據,而是在所有人狂奔向前時,選擇回頭看底線。
用戶的生命沒有試錯的機會
1959年,沃爾沃工程師尼爾斯·博林將三點式安全帶無償開放專利時,或許不會想到:這個每年挽救百萬生命的發明,會成為品牌刻入基因的價值觀——安全不應是商業籌碼,而是人類共同的權利。
在熱衷于用選裝配置劃分安全等級的市場里,沃爾沃的選擇很簡單——安全不分貴賤。全系標配AEB主動剎車、對向車輛智能避讓、道路偏離預警等主動安全系統,不是宣傳點,而是底線。
碰撞測試、車身剛性、主動安全系統……每一家車企都有自己的安全技術,每一款新車都會強調自己的安全性能。
然而,用戶真正關心的,不是車企能在實驗室里拿到多高的分數,而是在現實世界里,他們的車能不能真正讓人放心。
沃爾沃的安全哲學,從來不是“達到標準”這么簡單,而是主動去做更多,去做那些法規沒有要求、行業沒有執行、用戶卻真正需要的事情。
“我們不與競品比參數,只與自己較勁。”于柯鑫的發言意味深長。
在行業普遍遵循64km/h正面疊加碰撞測試標準時,沃爾沃主動將測試標準提升到80km/h。在追尾碰撞的測試中,當行業普遍采用80km/h標準作為金科玉律,沃爾沃偏要挑戰88km/h的高標準。這些超出法規要求的標準,不是為了拿更高的測試分數,而是基于沃爾沃對事故數據的研究。
沃爾沃工程師在零下40℃的漠河驗證傳感器抗凍性。這種“笨功夫”,恰是對安全最聰明的理解:“用戶的生命沒有試錯機會”。
在沃爾沃的新能源戰略中,安全同樣是不變的底色和核心競爭力。在新能源時代,沃爾沃更是將安全理念提升到新高度,通過全棧自研算法和BMS,將關乎安全的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沃爾沃汽車基于原生純電平臺推出的汽車智能安全技術體系(世界樹智能安全體系),將交通出行的安全從傳統的主被動安全,融合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時代趨勢,進一步擴展為車內、車外、車身和人本四個不同的安全空間,構成了一個新時代全面的安全體系。
與那些追求短期利益的車企不同,沃爾沃著眼于長期價值的投資。在研發上持續投入大量資源,不斷優化產品性能和安全性,而不是為了短期盈利而降低標準。
安全不能是一個“選裝項”,在沃爾沃看來,它不應該和車價掛鉤,也不應該成為市場區分用戶的工具。
在大多數品牌依然在用不同配置等級劃分安全性的時候,沃爾沃已經讓安全成為一種基本權利,而不是高端選配。
“安全平權”:一場商業邏輯的顛覆
“對于生命的極致尊重,對于‘安全’的極致追求,是沃爾沃始終區別于其他品牌的關鍵。”
在如今的汽車行業,突破技術極限容易獲得關注,而堅守底線卻更具挑戰。沃爾沃從不以“性能極限”博眼球,而是把“安全”做到極致。
比如沃爾沃XC90,2002年上市時,它就是全球首款標配行人保護系統的SUV,全球首款標配ROPS防翻滾系統的SUV……
在那個“安全”還只是選裝配置的時代,沃爾沃就已經定義了“安全不分貴賤”的原則。這種“先行者”思維,讓沃爾沃的安全理念遠超行業標準。
但安全不只是“出事時的最后一道防線”,更是讓你根本不需要去擔心“出事”這件事。沃爾沃如何做到?
沃爾沃最核心、最關鍵的答案——讓出行回歸本質,為美好留出更多的空間。基于這一理念,沃爾沃將產品的物理“安全”升級到了用戶體驗和精神層面的“安全感”。
圍繞這一全新的品牌價值主張,沃爾沃在2024年采取了一系列體系力、產品力等領域錘煉舉措。
從安全到安全感,一字之差,表明了沃爾沃深刻洞悉當下用戶的“痛點”,不僅為消費者提供物理安全、產品賣點,也提供心理安全和精神向往,與用戶之間形成情感共鳴和情緒價值。
市場可以不斷刷新“高線”,但只有品牌愿意堅守“底線”,才能讓消費者才能真正獲得安全感。
行業瘋狂“內卷”時刻,也是考驗品牌信仰的時刻。
在豪華車市場,安全配置向來是劃分等級的隱形標尺:某德系品牌將自動剎車作為頂配專屬,某新勢力用訂閱制解鎖安全功能。而沃爾沃的“安全平權”策略顯得格格不入——從30系到90系,城市安全系統、對向車輛避讓、車道保持輔助等核心配置全系標配。
當行業通過配置差異刺激消費升級時,沃爾沃選擇將安全作為品牌信仰而非盈利工具。正如其全球CEO駱文襟所言:“我們無法接受有人因預算不足而失去被保護的權利。”
讓一切透明:數字化時代的底線突圍
用戶的“安全感”,除了能使用放心的產品,還在于服務的“安心感”。
當下的汽車市場,許多品牌在購車環節設置繁瑣的選裝配置,一些核心功能需要額外付費,甚至某些選配項被隱性綁定,直到提車時用戶才發現與預期不符。
這種信息不對稱猶如一個“暗箱”,滋生了畸形的商業模式,使得買車不再只是支付車價,而是用戶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核對各項費用,以免掉入隱性消費的陷阱。
面對行業日益復雜的購車規則,沃爾沃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讓信息公開透明,購車過程清晰可查。
活動當天,沃爾沃的20家經銷商集團負責人在現場正式簽署消費透明承諾,這不僅僅是一紙承諾,而是沃爾沃用技術手段徹底改變購車體驗的一步。
針對汽車傳統服務模式中存在的諸如流程模糊、隱形消費等問題,沃爾沃汽車的“消費透明承諾”將實現價格透明、產品透明、流程透明,以周全舉措打消用戶顧慮。基于“消費透明承諾”,客戶簽署新車合同時將會清晰獲悉產品價格和來源;提車時,顧問會提醒客戶核對產品告知書的隨車產品、實際交付的隨車產品,以及在App電子工單中錄入的隨車產品是否一致。對于“透明消費承諾”,沃爾沃汽車將設立投訴專區,并特別預留了一筆專項基金、專款專用,用真金白銀保障客戶的權益。
在智能電動車時代,傳統車企的競爭優勢不再源于內燃機時代的機械壁壘,而是取決于對用戶關系的重構能力。
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直言:“透明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我們要把‘信任赤字’變成‘數字紅利’。
服務透明化對經銷商而言不亞于一場生存模式的重構,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銷售副總裁周濰表示:“我們會給予經銷商基于數據效能的政策扶持,我們不可能簡單粗暴的單以犧牲經銷商的利益來達成銷量目標,這也是沃爾沃的渠道網絡相對比較穩定的原因。”
沃爾沃也考慮到了經銷商的顧慮,為這場變革設計了一些博弈機制: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流程、系統告訴經銷商什么時候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從而避免因為經銷商使用無序的手段,帶給品牌不必要的影響。
“我認為,這也是未來中國汽車品牌與經銷商能否保持良好合作的根本所在。”周濰說。
從價格透明到服務透明,沃爾沃正試圖用技術光束照亮汽車業最后一個“黑箱”。這束光所到之處,既有傳統利益鏈條的崩解,也讓新商業模式破土而出。
這場變革的終局或許正如沃爾沃展廳里那塊實時跳動的服務數據屏,在這個時代,唯一能夠壟斷的,只有“不可被壟斷”的透明本身。
在資本市場追捧“顛覆性創新”的今天,沃爾沃對“安全感”的堅守,像一場孤獨的馬拉松。
但數據揭示著另一種真相:過去三年中,沃爾沃品牌認知度平均漲幅19%,品牌考慮度平均漲幅4%,溢價支付意愿度平均漲幅1.7%,三項數據增速均保持傳統豪華品牌第一名,安全價值獲市場重估。
或許正如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所言:“所有只能產生短期利潤的項目都不重要,無論現在多賺錢,能夠產生長期現金流的項目才是最重要的!”當喧囂散去,沃爾沃那些關乎生命本質的堅持,終將在時間的長河里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