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賺127億!長城汽車找到"躺著賺錢"的秘訣?
汽車維基 | 04-02
21838
"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長城汽車用實實在在的財務數據證明,在中國汽車市場,技術創新帶來的價值溢價完全可行。
3月29日,長城汽車發布2024年財報。
當過去的一年整個汽車行業還在價格戰的泥潭中掙扎時,長城汽車卻交出了一份令整個行業震驚的成績單:全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2021.95億元;凈利潤127億元,同比暴漲81%。
更令人驚嘆的是,在行業平均毛利率下滑至12%的情況下,長城汽車毛利率逆勢沖上19.5%,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奔馳(15.2%)和寶馬(17.8%)等傳統豪華品牌。
這份亮眼的財報背后,是長城汽車在核心技術突破、全球化戰略升級和財務體系優化三個維度的全面突破,展現了中國汽車品牌高質量發展的全新范式。
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華麗轉身
長城汽車2024年最引人注目的突破當屬其技術創新的商業化成果。
先看這組數字,全年研發投入高達104.3億元,這一數字不僅連續第三年突破百億大關,更占據了營收的5.17%。這樣的大手筆投入催生了Hi4智能四驅混動技術這一"利潤引擎"。
這項歷時三年研發的核心技術,通過創新的雙電機串并聯設計,實現了"兩驅價格、四驅體驗"的市場突破。具體來看,第二代Hi4技術將純電續航提升至200公里,綜合油耗降至1.2L/100km,零百加速進入4秒俱樂部,成功將高端四驅性能下放至20萬元級主流市場。
市場則用真金白銀投出了信任票,2024年長城汽車旗下Hi4車型銷量占比超60%,平均溢價2-3萬元,成為長城對抗價格戰的最強武器。
更值得注意的是,Hi4車型的平均成交價比同級競品高出2-3萬元,但市場份額仍在持續擴大。這種"越貴越好賣"的反常現象,在價格戰愈演愈烈的2024年車市堪稱奇跡。
在智能化賽道,長城汽車同樣展現出獨特的技術路線。Coffee Pilot Ultra智能駕駛系統基于日均100TB的AI訓練數據迭代,實現了96%的用戶使用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特別是在城市NOA功能上線后,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到42分鐘,魏牌藍山智駕版更成功挑戰重慶南山12道連續發卡彎的復雜路況。
"真正的技術,就該讓用戶排隊加價!"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2024年中期業績說明會上的這句話,道破了高端化的真諦。
財報顯示,長城汽車2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從2023年的18%提升至25%,其中魏牌藍山、坦克500 Hi4-T等高端新能源車型供不應求,部分配置車型的等車周期長達2個月。
這種技術自信帶來的品牌溢價能力,讓長城汽車在價格戰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中,依然保持著3.8%的終端平均折扣率,遠低于行業8.5%的平均水平。
從"賣產品"到"賣生態"的戰略升級
當國內車市陷入內卷時,長城汽車的全球化戰略在2024年實現了質的飛躍。去年一年,長城汽車全年海外銷量達45.41萬輛,同比增長44.61%,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9.7%。
這一成績的背后,是從"貿易出口"到"生態出海"的戰略蛻變。
在俄羅斯圖拉工廠實現165.61%的產能利用率,馬來西亞CKD模式使交付周期縮短30%,本土化率最高達65%。這種深度本地化不僅規避了貿易壁壘,更培育了可持續的海外業務生態。
更令人振奮的是其海外溢價能力。
坦克300在俄羅斯售價較國內高出50%,坦克700 Hi4-T的海外溢價幅度達30%-50%,魏牌高山更成為歐洲市場最受歡迎的中國插混SUV之一。
這種溢價并非單純依靠匯率差,而是源于創新的品牌塑造策略。長城汽車通過贊助澳大利亞橄欖球聯賽、參與泰國大象保護項目,將品牌與"探索精神"深度綁定。海外社交媒體上,#GreatWallAdventure話題產生超50萬條用戶內容。
從"要規模"到"要質量"的經營蛻變
在行業平均利潤率被壓縮至4.3%的背景下,長城汽車卻實現了毛利率19.51%、凈利潤127億元的亮眼業績。
這一財務奇跡源于三大關鍵轉變。首先是集中資源發展坦克、魏牌等高溢價品牌,使2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提升至25%;其次是供應鏈垂直整合,關鍵部件自研比例超50%,原材料成本占比下降1.24個百分點;最后是智能制造升級,徐水智慧工廠自動化率達50%以上,單臺制造成本降低15%。
深入分析財報可以發現,長城汽車關鍵零部件自研比例已超過50%。其中,蜂巢能源提供的動力電池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低15%;旗下精工汽車自研的混動專用變速箱成本下降20%;甚至車規級芯片也開始通過旗下未勢能源實現自主供應。
智能制造方面,徐水智慧工廠通過引入300余臺工業機器人,將自動化率提升至50%以上,單車制造成本降低15%。在質量管控方面,長城汽車2024年整車不良率降至0.8‰,優于行業1.5‰的平均水平。
在研發體系建設方面,長城汽車已建立起"七國十地"的全球化研發布局。其中,位于保定的九州超算中心算力規模達1.64EFLOPS,為AI訓練提供了強大算力支持。研發人員總數增至2.3萬人,其中智能駕駛研發團隊就超過6000人。這種規模的研發投入,讓長城汽車在2024年新增專利申請量達3258件,累計專利授權突破1.2萬件。
更令人稱奇的是,這些技術投入正在形成良性循環。孵化的蜂巢能源估值突破620億元,計劃2025年科創板上市;毫末智行完成B輪融資后估值達90億元;未勢能源在氫能領域的技術儲備也開始產生商業價值。這種"研發-產品化-資本化"的閉環,讓長城汽車的技術投入產生了驚人的復利效應。
這種強健的財務體質,讓長城汽車在2024年行業普遍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充裕的現金儲備。截至2024年底,賬面現金及等價物達542.67億元,為后續技術投入和市場拓展提供了充足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