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看什么?這個展臺囊括了所有關鍵詞
華山論劍 | 04-24
331710
短短三個月時間,整個中國汽車市場關于智能駕駛輔助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年初,眾多車企還在高舉 “全民智駕”大旗,聲稱要把高階駕駛輔助下放到10萬級;不到3個月,智能駕駛領域亂象叢生,過度宣傳引發的安全事故頻發,技術噱頭與實際體驗的巨大鴻溝,一步步削減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信任。
4月16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迅速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向智能駕駛領域釋放出嚴格監管的強烈信號。隨后,包括地平線、華為等企業在最新的發布會現場都更改了物料,規避了“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智能”“零接管”等詞匯。
外界普遍認為,此次監管行動,代表了官方對 “輔助駕駛” 功能監管進入全新階段,這無疑給車企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一方面,盡管智駕宣傳口號被強監管,但考慮到白熱化的競爭局勢,車企依然要發力智能化,實現配置平權,才能在市場中競爭取得優勢;一方面,在宣傳輔助駕駛功能時,車企既要嚴格遵循規范,以真實、準確的方式傳遞產品信息,又要確保功能使用安全,通過配備監測系統等措施,在普及安全的前提下推廣自身輔助駕駛功能的優勢。
最重要的是,在消費者對輔助駕駛“祛魅”的情況下,車企需要快速挖掘自身在其他領域的優勢。
這是對技術研發、體系價值、成本控制、市場宣傳等多方面能力的挑戰。
4月23日開幕的上海車展上,進一步印證了以上的判斷——這次車展以“擁抱創新 共贏未來”為主題,這個主題在當天數十場品牌發布會上都得以體現,除了發力輔助駕駛功能,車企們對超快充技術、AI座艙、大模型等前沿科技的重視也可見一斑。
而相較于大部分企業選擇單一切入點作為車展傳播重點,長安汽車的準備可以最全面的,官方同時帶來了“香格里拉”計劃、“北斗天樞”計劃以及“海納百川”計劃的最新進展,并宣布全面邁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新階段。
眾所周知,早在 2017 年,長安便發布了 “香格里拉” 計劃,堅定地錨定了全面電氣化的目標;2018 年,長安馬不停蹄地推出 “北斗天樞” 計劃,正式開啟智能化轉型征程,就在年初,長安曾表態從今年起不再開發非智能化新產品,要在 2026 年實現全場景 L3 級自動駕駛,2028 年進一步升級至全場景 L4 級功能。
而關于出海,長安汽車也比同行更早覺醒,2023 年上海車展,長安推出了 “海納百川” 計劃,立下了2030年海外銷量突破120萬輛的軍令狀。
當然,現實總是充滿變數,新能源汽車競爭加劇、輔助駕駛監管加強、關稅大戰為國際貿易帶來的不確定性,為“三大計劃”的實施增加了難度。
值此變革之際,長安汽車邀請全球媒體齊聚上海,其目標不僅是展示自家產品和技術實力,更關鍵的是,借上海車展這個國際舞臺,向全球展示中國汽車品牌的創新實力。
1、關于“香格里拉”計劃:全固態電池突破,四大品牌覆蓋全市場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步入技術決勝的關鍵時期,長安汽車憑借 “香格里拉” 計劃,在新能源轉型之路上穩步邁進,成果斐然。自 2017 年發布該計劃以來,長安汽車全力加速新能源領域的布局與發展,目前已累計掌握 “三電” 領域核心技術 400 余項,展現出深厚的技術底蘊。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長安汽車自研的金鐘罩電池,后者能夠通過 AI 算法實時監測電池狀態,檢測精度高達 97%,能提前發現問題,實現 “只冒煙、不起火”。據了解,從 2020 年到現在,有超過 100 萬輛新能源車搭載金鐘罩電池,沒有一輛因為電池原因起火。
這次上海車展,長安汽車又首發了升級版的金鐘罩全固態電池,可以說是真正的“黑科技” 大招。
眾所周知,普通的液態鋰電池就像裝著 “水” 的袋子,一旦 “水” 漏出來就容易起火爆炸,而全固態電池則把 “水” 換成了固體,此舉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鋰電池的安全隱患,但受成本和原材料限制,固態電池沒能大規模應用。
此次長安汽車推出的金鐘罩全固態電池,將能量密度提升至突破 400Wh/kg,安全性提升了70%,不僅徹底解決了里程焦慮與極寒環境電池衰減問題,也能讓純電車型的續航里程提升至1500km+,其性能遠超現在的主流液態鋰電池。
同時,長安也已經確定,將于2025年底前實現固態電池的功能樣車首發,2026年實現固態電池裝車驗證,2027年推進全固態電池逐步量產。
除了電池技術,長安汽車在驅動領域的優勢也是可圈可點,前有自研的 “原力超集電驅” 實現了總成重量降低 17%、體積降低 10%,將節約的成本轉化為價值讓渡給用戶,后有行業首創的插混、增程一體化技術的智慧新藍鯨 3.0技術,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最重要的是,長安汽車不僅有自研技術,在產業布局上也已經是有所成就。據了解,長安與寧德時代合資成立的時代長安公司,其一期電池產能已經達 25GWh,且每個月的產能利用率都在 90% 以上。
90%的利用率,側面說明長安汽車旗下新能源品牌的產能趨于飽和。
從市場表現來看,長安汽車的電動化布局已形成完整矩陣,且各品牌銷量表現出色。
其中,長安啟源主打 10 - 20 萬級家用市場,以高性價比搶占主流用戶,在剛剛過去的 3 月份,長安啟源銷量達到 15274 輛,累計銷量已成功突破 22萬輛,作為成立不到3年的新長安啟源已經擁有了堅實的基盤勢能。
此次上海車展,長安啟源Q07也同步開啟了預售,憑借寬敞舒適的駕乘空間、先進智能科技,以及12.98萬的預售價,相信長安啟源 Q07 將延續 “啟源速度”,成為細分市場的銷量黑馬。
而深藍此前作為主打個性化的品牌,已經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從銷量層面看,2025 年3 月深藍汽車全系共交付 24371 輛新車,同比增長 86.7%,環比增長 30%;一季度累計交付新車 67,684 輛,同比增長 68.83%。
此次上海車展,深藍S09也正式上市,新車預售售23.99萬起,不僅會成為銷量增長的新引擎,也有望助力深藍打開家用市場。
而作為長安汽車旗下最矚目的豪華品牌,阿維塔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自從阿維塔加碼增程動力后,品牌銷量也是節節攀升,上個月阿維塔銷量達到為1.05 萬輛,同比、環比皆實現翻倍。
4月19日,阿維塔 06正式上市,無論是作為同級唯一雙動力車型,還是搭載ADS3.0h、鴻蒙座艙,還是19.19 萬 - 26.19 萬的限時售價,都注定了這會是一臺炸場的車型。
這次上海車展,以上三臺車型也占據著展臺C位,向所有人昭告長安汽車新能源轉型的堅定態度。
可以說,長安汽車通過 “香格里拉” 計劃,在新能源技術領域不斷突破,憑借金鐘罩全固態電池等核心技術優勢,以及完善的品牌矩陣和出色的市場表現,已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確立了領先地位,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2、關于“北斗天樞”計劃:天衡底盤+高階輔助駕駛,叫板新勢力
在“上半場是新能源,下半場是智能化”成為車企共識的當下,作為汽車行業最早提出發展智能化產業,并發布了“北斗天樞” 計劃的車企,長安在智能化領域的儲備自然不是同行可以匹敵的。
這次上海車展,長安汽車也沒有吝嗇,一口氣展示了三大數智技術成果。
其中,天樞架構和天衡底盤尤為亮眼,前者是長安汽車傾力打造的全新一代平臺,同時兼容中大型轎車和SUV的開發,該平臺擁有線控底盤、天衡分布式電驅等行業最先進的硬件技術,通過新技術的組合應用,能夠帶來更高性能的駕駛體驗。
在輔助駕駛布局方面,長安汽車也發布了“天樞智駕”,它包含了“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以及未來的無人駕駛”,同時長安也表態:“將從組合輔助駕駛持續演進,不惜成本,堅持打造冗余安全設計的硬件架構和冗余安全策略的軟件算法。”
事實上,長安在輔助駕駛領域的優勢早已在行業頭部。具體到品牌,阿維塔全系車型搭載了華為 ADS 3.0;深藍汽車通過共享華為大數據,自研的輔助駕駛系統性能也是可圈可點,長安啟源主打普惠智駕,10 萬級用戶也能享受到高速領航功能帶來的便利。
相較于大部分車企依賴供應商方案不同,長安汽車采取“自研 + 生態合作” 的雙線并行模式,既保證了技術的可控性,能夠自主靈活地對技術進行優化和升級;又能借助生態合作伙伴的力量,快速迭代技術,緊跟行業發展的步伐。
而之所以能在智能化領域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長安汽車在組織、人才等多方面的投入。
據了解,在組織架構上,長安汽車先后建成長安科技、長線智能等 17 家科技公司,設立 16 個技術研究、產品開發中心,180 個實驗室,以及行業獨有的智能安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構建了完善的技術研發體系。
在人才方面,長安汽車目前已擁有近 5000 人智能化、軟件領域人才,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而且不僅有自研人才,長安汽車與華為、騰訊等 30 余家伙伴也簽訂了戰略合作,整合全球優秀資源,共同推動技術進步。
在 “北斗天樞” 計劃的推動下,長安汽車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大量投入,在智能化領域已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果,相信未來長安汽車也將在智能化汽車的賽道上繼續領跑,為用戶帶來更多創新的智能出行體驗。
3、關于海納百川"計劃:產業出海,打造世界級品牌
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重塑的當下,中國汽車出口量已躍居全球第一,不過大多數車企仍以 “貿易出海” 為主。長安汽車卻另辟蹊徑,其 “海納百川” 計劃著重強調 “產業出海”。
此前,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財報會上明確指出:“全球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這一觀點鮮明地展現出長安汽車布局海外市場的堅定決心。
上海車展上,長安汽車再次定調全球化拓展新格局,表示將堅定“四個一”目標,加速海外五大區域本地化生產制造、品牌運營、客戶服務能力與體系建設,推動實現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產業出海”的全新階段躍遷。
市場布局方面,長安汽車大力推進全球化 “海納百川”“152” 布局,將五大海外區域市場提升到與中國市場同等的戰略高度,全球布局的市場容量也從 3000 萬擴展到 5000 萬。
產業出海層面,長安汽車的規劃細致入微且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已持續推進哈薩克斯坦、埃及等 11 個 KD 項目陸續投產,合計海外可利用產能達 50 萬輛規模。
按照計劃,截至2030年,長安汽車的全球從業人員將達到10萬人,帶動全產業鏈從業人數140萬人,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
這種從生產制造到人員就業的全面布局,既能有效規避關稅引發的國際貿易壁壘,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深度融入當地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吸引全球的優秀人才,長安汽車內部設定了十分人性化的人才管理機制,做到“有才必有位,有為必有升” 。
據悉,目前長安汽車的管理班子成員中有 6 個 80 后,以及 2 個準 80 后),占比 高達40%,其中最年輕的副總裁是 86 年的。長安也是目前中國汽車企業中唯一擁有外籍副總裁且堅持實行公開競聘上崗的企業。
除了對人才的開放的政策,長安汽車在海外營銷和社會保障上也是不遺余力。
截至目前,長安汽車成功舉辦了歐洲、中東非等22場區域品牌發布會,進入南非、馬來西亞等11個區域市場,2024年新建渠道網點750余個,全球網點超9000個。
今年年初,長安汽車還積極援助泰國北部洪澇災區,第一時間支援緬甸地震,并且參與建設了秘魯“魯班工坊”,在秘魯提供汽車專業培訓支持。
這些舉措不僅體現了企業的人文關懷,也將增強當地消費者對長安汽車品牌的認同感與好感度。
面對當前關稅引發的國際貿易壁壘,長安汽車的 “海納百川” 計劃憑借其長遠的規劃和細致的布局,展現出強大的應對能力與發展潛力。從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到市場推廣、人才培養,再到社會責任履行,長安汽車全方位的海外布局,正助力其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的目標堅定邁進 。
結語
從 “香格里拉” 計劃到 “北斗天樞” 計劃,再到 “海納百川” 計劃,長安汽車不僅展現出在新能源、智能化、國際化等領域的長遠規劃,更以迅猛的推進速度,快速實現轉型,在行業變革的賽道上一路疾馳,成為汽車行業轉型發展的標桿。
市場也用真金白銀為長安汽車投了信任票——從銷量數據來看,2024年全年長安汽車銷量達 268.4 萬輛,同比增長 5.1%,連續五年實現正增長,創下近七年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領域表現突出,銷量達到 73.5 萬輛,同比大幅增長 52.8%,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為 588.95 億元。
與之相對的是營收成果,2024 年長安汽車實現營業收入 1597.33 億元,同比增長 5.58%。
這份數據,說明長安汽車在市場拓展方面卓有成效,尤其在新能源汽車這一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中,成功抓住機遇。
無論是財報體現的高質量增長,還是上海車展展示的硬核技術,都表明長安汽車已經成功邁進邁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