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奔馳標準”遇上“中國速度”,智能電動時代的豪華具象了
水滴 文潮陽 | 04-24
590662
如果這個時代需要一劑降溫良藥,那么由“汽車發明者”奔馳開出藥方再合適不過了。
4月的上海,氣溫驟降與車展的熱浪形成微妙對沖——正如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一邊是狂飆突進的銷量與資本狂歡,一邊是續航虛標、安全隱憂與豪華降級的集體焦慮。
當行業在“卷參數”與“拼故事”中迷失方向,梅賽德斯-奔馳在品牌科技日上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用139年的造車標準,為狂飆突進的智能電動時代注入理性與優雅的“退燒劑”。
4月22日,上海車展前夜,奔馳品牌科技日如期而至,基于新平臺、新技術、新產品三個維度,奔馳用“奔馳標準”+“中國速度”詮釋了智能電動車時代的“新豪華”該是什么樣子。
直擊痛點,奔馳指明行業方向
目前,汽車行業仍存在續航與效率的博弈、安全與智能的沖突兩大痛點,尤其是后者,已經成為當前消費者最大的“焦慮”之一,奔馳如何治愈“焦慮”,答案就在其發布的最新產品里。
品牌科技日上,奔馳全球首發了基于MMA平臺打造的首款國產車型全新純電長軸距CLA,在這臺車上,我們能清晰看到奔馳是如何解決行業痛點的。
比如續航與效率的博弈,全新純電長軸距CLA搭載了85kWh的電池,而其續航里程達到了CLTC工況下驚人的866km,百公里綜合能耗僅有10.9kWh,電池到車輪的能量轉化效率高達93%。
這組“標準”數據已經足夠驚人了,但新車極限情況下的表現更加優異,全新純電長軸距CLA高環單次充電測試最長距離可以達到1071km,百公里電耗降至8.26kWh;高速恒速測試距離(120km/h巡航)也可以輕松跑完572km,解決純電動車不敢跑高速的“痛點”,讓用戶徹底告別里程焦慮。
至于補能焦慮,奔馳自然也想到了,新車直流快充功率可達320kW,充電10分鐘可以補充370km續航,足夠滿足日常通勤和長途出行需求。跟行業目前的超快充比起來,或許奔馳的充電功率并不出彩,但一來這樣的充電速度已經足夠滿足日常使用,二來這顯然才是更兼顧電池健康和安全的做法。
說到電池安全,最近動力電池新國標的發布成為了行業熱點,新國標將熱擴散測試要求從“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升級到“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要求大幅提高,被稱為“史上最嚴”。
新國標將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實施,而奔馳全新純電長軸距CLA的熱穩定性已經滿足了新國標的要求。換言之,“奔馳標準”遠超行業平均標準,甚至比“史上最嚴”的新國標還要嚴苛。
因此對于安全與智能的沖突,奔馳的方案很明顯以“安全”為核心,在此基礎上再去打造“智能”體驗。
全新純電長軸距CLA搭載了奔馳“最強大腦”——自研MB.OS全新架構,并在智能座艙方面與豆包AI大語言模型合作,做到更懂中國消費者,更善解人意。
智能駕駛方面,新車搭載的MB.DRIVE駕駛輔助系統采用英偉達Orin芯片(單顆算力達254TOPS)和端到端大模型,被定位為安全好用的全場景智能輔助系統,具備車位到車位的實力,而且奔馳的“車位到車位”不是口頭說說,也不是讓用戶去做“小白鼠”,而是中國研發團隊基于真實交通環境進行測試,充分驗證后才分批開放,做到“開一城、測一城”,確保自用戶能使用這個功能起,它就是安全好用的。
在奔馳的標準里,激進但缺乏充分安全驗證的黑科技絕不是豪華體驗該有的。
從奔馳在上海車展發布的內容不難發現,“奔馳標準”貫穿始終,而這不只是一套成體系的標準,更是企業的“三觀”。作為“汽車發明者”,在面對行業轉型變革的沖擊時,奔馳或許有困惑,但從不迷茫,因為穿越過數個周期的奔馳自有“豪華之道”。
重塑豪華,奔馳終結無效內卷
當前行業的另一大痛點是科技感與豪華感的割裂,不少高端車型都很擅長堆砌智能科技配置,但卻做不好豪華體驗,這方面毫無疑問是奔馳的強項,在Vision V概念車我們可以一窺奔馳的解題思路。
這臺概念車基于奔馳VAN.EA純電架構平臺打造,是奔馳對未來出行的前瞻構想,以“私享貴賓廳”為理念,融合豪華空間、專屬尊享與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數字體驗,將重新定義私人豪華MPV。Vision V概念車將于2026年量產,并將啟用全新命名——梅賽德斯-奔馳VLS和梅賽德斯-奔馳VLE。
當前,豪華MPV市場非常火爆,但市面上的車型依然很傳統,更多只是對傳統MPV車型的智能電動化改造,智能科技配置的大量堆砌,與豪華感體驗的缺失,形成了鮮明對比,讓豪華變得浮于表面且缺乏溫度。
基于此,奔馳在Vision V概念車上展現了其對于科技感和豪華感的精準掌握,后座的頭等艙級獨立座椅,具備4種模式,滿足出行的各種乘坐需求,但造型卻沒有采用時下流行的厚重座椅樣式,而是采用了優雅經典的休閑躺椅樣式,Nappa皮飾搭配白色絲光綢緞以及胡桃木飾件,讓人仿佛置身于夏日沙灘。
細節見功底,僅這一處細節就足以證明,奔馳對于豪華體驗的理解遠超行業,而這感性的一面才是中國智能電動車時代最為稀缺的。
深耕本土,奔馳堅定“做多中國”
除了“奔馳標準”,奔馳高頻提到的另一個詞是“中國速度”,這既是企業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也是其對中國智能電動車產業鏈的積極擁抱。
在奔馳品牌科技日上,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再次強調,中國是奔馳的“第二故鄉”,奔馳在中國的本土研發布局正在從“在中國,為中國”發展至“在中國,為全球”的全新階段。
3月下旬剛剛來過中國參加高層發展論壇的康林松,隔了不到一個月就再次來到中國,這一行動本身就已經充分說明了奔馳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而品牌科技日上中國研發團隊的高調亮相,也能證明奔馳對中國的重視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過去十年,奔馳在華投資超1000億人民幣,研發團隊擴展至2000人。去年9月,奔馳再次宣布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在華投資超140億元,用來豐富其乘用車、輕型商務車的本土化產品陣容,全新純電長軸距CLA就是這一投資開始落地的標志。
目前,奔馳已經在中國市場形成了北京+上海的“創新雙擎”研發布局,這讓奔馳可以充分利用中國的創新生態和供應鏈,以“奔馳標準”實現“中國速度”的創新。全新純電長軸距CLA上的MB.OS全新架構、智能語音交互、MB.DRIVE駕駛輔助系統等數字化功能,均由中國團隊參與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以全新純電長軸距CLA為開端,奔馳即將在中國市場展開一波強大的產品攻勢,到2027年,奔馳將在中國市場推出7款專屬車型,它們將是檢驗奔馳本土化耕耘深度的最佳樣本。
寫在最后
時代變遷中,抓住不變的本質規律是穿越周期的最佳方式,而豪華的本質是持續引領時代的能力,這里所說的“持續引領”不僅僅是每一個階段、每一年、每一項科技都是市場最領先的,更是始終能夠為每一個時代的發展指明方向,始終能在時代變革的混亂中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百年造車沒有捷徑,走好選擇的路,別只選好走的路”。這番表態是“汽車發明者”對百年造車經驗的總結,更是對新時代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