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13.98萬起! 吉利星耀8:5米車身+3L油耗,混動市場新鯰魚?
啊表車評 | 05-07
19820
導語
當比亞迪漢DM-i和深藍SL03在中高端混動市場打得火熱時,吉利銀河星耀8以13.98萬元的起售價強勢入局。 車長超5米、饋電油耗低至3.36L、全系標配高階智駕——這款中大型插混轎車看似“越級堆料”,但究竟是誠意之作還是營銷噱頭? 我們從設計、技術和市場邏輯三大維度,拆解它的真實競爭力。
價格戰背后的“降維打擊”邏輯
吉利銀河星耀8的預售價(13.98萬-17.38萬元)看似瞄準比亞迪秦PLUS DM-i和深藍SL03,實則暗藏玄機。 5018mm的車長和2928mm軸距直接對標寶馬5系,卻以緊湊級混動車的價格出售,這種“B級預算買C級空間”的策略,精準切中家庭用戶對“大車”的執念。
當前混動市場存在明顯斷層:15萬級車型普遍犧牲空間或智能化,20萬以上則被合資品牌壟斷, 星耀8卡位精準——既避開漢DM-i(18.98萬起)的鋒芒,又以中大型轎車身份降維打擊緊湊級競品。 個人認為,這是吉利對“大車=高溢價”傳統認知的一次精準爆破。
新能源時代的“西裝暴徒”
星耀8的外觀延續了吉利“漣漪美學”的封閉式格柵和分體式大燈,溜背造型與隱藏式門把手將風阻系數壓至0.25,優于漢DM-i的0.27;激光雷達與車頂線條自然融合,避免了多數新能源車的“頭頂犄角”尷尬;此外,新車新增的“星云灰”車漆采用多層納米鍍膜工藝,弱光下呈現金屬流動質感,算是同級少有的高級感細節。
內飾則主打“移動行政會客廳”概念。 后排536mm超長坐墊、131°可調靠背、加熱/通風/按摩三件套,直接對標奔馳S級的“老板座”;中控臺采用橫貫式三屏聯動(液晶儀表+15.4英寸中控屏+AR-HUD),Flyme Auto車機支持多設備無感互聯。 對比比亞迪祖傳的旋轉屏,星耀8的懷擋+橫屏設計更符合駕駛者直覺操作,實體按鍵的保留也兼顧了實用性。
雷神電混,節能與性能的AB面
星耀8提供EM-i和EM-P雙動力版本,核心差異在于性能取舍。EM-i版主打極致省油,1.5L自吸發動機熱效率達46.5%,CLTC純電續航60km,饋電油耗低至3.36L/100km,適合日均通勤≤50km的家庭用戶;EM-P版則強化性能,1.5T渦輪增壓發動機+160kW電機,零百加速6.49秒,CLTC純電續航130km,實測滿油滿電續航超1500km,長途自駕無需頻繁補能。
技術層面有三大亮點:碳化硅電驅模塊提升3%能效,低速工況能耗優化顯著;3擋DHT Pro混動變速箱讓發動機在高速直驅時保持最佳熱效率;6.6kW外放電功能可同時帶動電磁爐和投影儀,露營場景實用性拉滿。
智駕普惠背后的爭議
全系標配的千里浩瀚智駕系統,標配高速NOA、跨層記憶泊車和爆胎穩定控制(120km/h時速下維持車身姿態),高配車型通過激光雷達+Orin-X芯片實現城市無圖NOA; 橫向對比深藍SL03(僅頂配配激光雷達)和漢DM-i(無城市NOA),星耀8的智駕配置堪稱“犯規”。
但爭議也隨之而來,低配車型雖標稱“高階智駕”,算力資源可能向高配傾斜;城市NOA落地進度依賴后期OTA,實際體驗存疑。 個人認為,吉利的“全系智駕”更多是技術宣誓,用戶若沖著城市領航購車,建議優先考慮頂配。
競品圍剿下的生存法則
橫向對比同價位的深藍SL03和比亞迪漢DM-i,星耀8在三個維度建立壁壘:首先是饋電油耗,EM-i版3.36L的數據,比漢DM-i(4.2L)和深藍SL03(4.4L)更貼近用戶“省油”剛需;第二是空間表現,5米車長帶來740L后備廂容積,二排腿部空間比漢DM-i多出近一拳;第三是智駕下放,14萬級即標配高速NOA,打破“高階智駕屬于20萬+車型”的潛規則。
不過,吉利新能源渠道下沉不足,三四線城市交付可能延遲,插混系統耐久性未經市場驗證,建議觀望首批車主口碑。
結語:混動市場需要一條“鯰魚”
銀河星耀8的野心不止于“卷參數”——它用5米車身重構空間認知,用3L油耗打破混動邊界,用全系智駕挑戰技術普惠。 若正式售價再降5000元,這款車或將改寫兩條行業規則:一是“中大型轎車必須賣20萬+”,二是“高階智駕只能是豪華品牌特權”。 至于能否真正激活混動市場的“鯰魚效應”,5月9日的上市發布會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