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雨霧,看見安全:探秘一汽紅旗智能駕駛環境模擬試驗室!
電動車公社 | 10-11
26545
近幾年來,智能駕駛可以說是登頂汽車行業最熱門的話題榜首,而隨著組合駕駛輔助技術的快速迭代,用戶對行車安全的要求也在持續升級。
而捍衛安全背后最關鍵的,除了技術底蘊外,還有真正高效、可靠的驗證流程。
對此,一汽紅旗在2023年就建成并投入運營了國內首個、規模最大、模擬要素最完備的室內智能駕駛環境模擬試驗室。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實驗室。

作為紅旗品牌組合駕駛輔助研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汽紅旗智能駕駛環境模擬試驗室以 “貫通”虛擬與現實的整車在環(VIL,Vehicle-in-the-Loop)測試驗證方法為核心。
通過先進的環境模擬系統,一汽紅旗智能駕駛環境模擬試驗室可一站式精準復現雨、霧、光等復雜自然環境和多車、行人等交通流場景,能夠全面驗證整車感知部件的功能和性能、為仿真建模與參數優化提供支撐,還可以有效錘煉整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在復雜極端工況下的安全決策能力。
說這些,大家可能覺得有點“云山霧罩”,那我們來擺出一些實際點的硬件設施。
首先,是試驗室總面積達15000平方米,也就是說可以完全擺脫室外環境受天氣、場地條件的制約,顯著提升研發效率。
目前實驗室擁有5條3.75米寬、280米長的標準車道,可滿足最高60km/h的單車及多車協同測試需求,覆蓋城市道路、城郊道路等主流行駛場景。

此外,對車、人、二輪車等交通目標物的定位、控制、跟隨精度高達3~5cm,達到定制化最高精度水平。
另外,交通標識模擬類型多達240種,如前方施工、山體滑坡、路過學校等,可精準復現真實道路標識及環境,提升測試場景的真實性。
相信大家都已經發現了這些配件真正的作用,那就是圍繞著同一個核心——全方位模擬自然交通場景。
實驗室采用降雨、降霧兩套獨立設備,其中降雨環境模擬設備多達2000余個降雨噴嘴、降霧環境模擬設備多達2576個降霧噴嘴,可精準控制雨霧強度,實現從小雨(10~25mm/h)到暴雨(50~100mm/h)、從輕霧(500~1000m)到濃霧(50~200m)的全場景自然環境模擬,優化毫米波雷達、攝像頭、激光雷達等傳感器在惡劣天氣下的性能邊界。


此外,實驗室還具備強大的光照模擬能力。通過600余個LED燈組的組合變化,實現從0.5~2000勒克斯的全域均勻亮度調節與3000~6000K色溫調節。
同時配備獨立于LED燈組的強光點光源,可模擬不同角度強光照射、強光跟隨及積水路面反射等場景,為解決夜間、逆光等低能見度環境下的組合駕駛輔助研發提供條件。
通過全域光照調節,可以shixian cong “深夜微光”(0.5勒克斯)到“正午強光”(2000勒克斯)的亮度區間,搭配3000K(暖黃光)-6000K(冷白光)色溫調節,可復現黎明、黃昏、隧道出入口等光照突變場景,優化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攝像頭白平衡調節、強光眩光抑制算法。
并且具備獨立強光點光源功能,可實現多角度、跟隨式強光照射,模擬對向車輛遠光燈、積水路面反光等極端光照場景,驗證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對“強光”的抗干擾能力,減少因光照問題導致的決策失誤。

此外,實驗室還可以實現復雜路況的模擬功能,比如交通流與行人模擬,最多5臺測試車輛共同形成的復雜交通流場景,如多車跟駛、鄰車強行變道等,以及2名行人橫穿路口的場景,如“鬼探頭”“兒童突然穿行”等。
這種復現城市路口、擁堵路段等高頻危險場景的功能,可以極大程度上提高技術研發的效率,提高安全性。
目前,一汽紅旗智能駕駛環境模擬試驗室已經能夠智能創建500多種正向功能邏輯符合性場景、標準法規場景、交通事故場景及邊緣極限場景,覆蓋國標要求的高難度、高風險工況,滿足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從“基礎功能驗證”到“極限工況挑戰”的全階段研發需求。
并且可以在3分鐘內建立穩態,大幅縮短不同工況間的測試間隔,助力研發團隊快速迭代算法、驗證優化效果。

目前,一汽紅旗智能駕駛環境模擬試驗室已完整覆蓋從傳感器優化到整車智能決策的全鏈路研發驗證需求,累計完成數百次各類組合駕駛輔助性能測試與優化,使紅旗旗下具備L2級及以上組合駕駛輔助能力的車型,均提前滿足即將落地實施的《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等國標要求。
這背后最值得關注的,其實是紅旗在極限工況驗證方面的能力。
這也是將測試能力轉化為產品價值,支撐紅旗品牌旗下產品的安全性能迭代與OTA升級的核心功能。
VIL作為介于虛擬測試和實車道路測試之間的一種測試驗證方法,是智能網聯汽車完整測試工具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也是智能汽車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而紅旗顯然走在了行業前列。
事實也終將證明,智能安全將是車圈最好的營銷,而紅旗正在用技術和安全證明自身“智能真高階、安全有底線”的價值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