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新能源賽道跑出新高度,全球化布局下的中國樣本
昆明車幫 | 05-01
21149
剛剛落幕的2025上海國際車展,為全球汽車產業貢獻了一場關于智能、安全與能源革命的盛宴。在這場盛會上,吉利汽車以"全域AI"技術體系為核心,攜銀河戰艦原型車、神盾金磚電池等硬核科技登場,展現出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時代的技術話語權。而4月單月銷量突破23.4萬輛、新能源滲透率達54%的亮眼成績,則印證了這家中國車企正在形成技術突破與市場擴張的共振效應。
一、銷量躍升背后的"新能源加速度"
4月銷量數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車型125,563輛的交付規模,同比增長144%。這意味著吉利每賣出兩輛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產品,這種結構性轉變打破了傳統車企轉型的"魔咒"。值得關注的是,銀河品牌單月銷量突破9.6萬輛,累計銷量逼近百萬大關,其成長速度甚至超越部分造車新勢力。其中銀河E5持續月銷過萬的表現,驗證了15萬級純電市場的精準定位,而星耀8預售首月即收獲超3.6萬輛訂單,則顯示出吉利在高端混動市場的產品溢價能力。
在技術端,吉利通過整合電池業務成立的吉曜通行,將金磚電池與神盾短刀電池技術融合升級為神盾金磚電池品牌,這種技術平臺的集約化運作,不僅降低了研發成本,更形成了從電芯到整車的安全技術閉環。上海車展發布的銀河戰艦原型車,以"全場景、全地形、全能量"主動切換能力,重新定義了智能SUV的技術標準,其搭載的AI智能體系統,預示著吉利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儲備已進入深水區。
二、產品矩陣的"金字塔式"進化
從4月銷量結構可見,吉利已構建起多層次的產品體系:基盤市場有帝豪系列達成400萬輛里程碑,中端市場由銀河系列擔綱主力,高端市場則由極氪和領克形成雙箭齊發之勢。這種差異化布局在4月得到充分展現:極氪品牌交付量突破4.1萬輛,007 GT與009光輝典藏版的推出,既鞏固了20-30萬元主流市場,又通過百萬級車型試探品牌高度;領克900上市1小時訂單破萬,則證明中國品牌在大型家用SUV市場已具備與合資品牌正面對抗的實力。
技術下沉策略同樣值得關注。第四代博越L以10.59萬元起售價搭載CMA架構和GEEA3.0電子電氣架構,將豪華平臺技術普惠至大眾市場;熊貓mini通過"天真藍"新色系持續吸引年輕用戶,這種"自上而下"的技術滲透,形成了對細分市場的立體覆蓋。在新能源領域,吉利通過星耀8的"5316"技術標準(5米車長、3L級油耗、1600km續航),重新定義了中大型混動轎車的價值基準。
三、全球化布局的"雙向賦能"
當4月出口量達到24,133輛時,吉利展現的不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升級。在泰國市場,EX5單次車展斬獲千單,印證了"中國技術+本地化運營"策略的成功;澳大利亞市場首月即躋身純電前十,則打破了中國品牌難以進入發達市場的桎梏。更深遠的意義在于,吉利通過Euro NCAP和ANCAP雙五星認證、全球最大安全試驗室建設,正在構建起國際通行的技術話語體系。
這種全球化戰略具有雙向賦能效應:海外市場驗證的技術標準反哺國內產品升級,如銀河E5的50km/h中心柱碰測試,即源自國際安全標準;而國內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成本優勢,又增強了海外市場競爭力。當吉利宣布開放電池安全專利時,實際上是在輸出中國標準,這種從產品出口到技術標準的跨越,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四、安全平權與ESG的深層變革
在銷量與技術狂飆的背后,吉利展現出難能可貴的戰略定力。通過針刺試驗驗證的領克08 EM-P電池安全技術,全球首個50km/h中心柱碰測試,以及向行業開放的安全專利,吉利正在將"安全"從產品屬性升維為行業標準。這種"安全平權"理念,既是對用戶核心訴求的回應,也體現了頭部企業的責任擔當。
ESG報告披露的數據更具啟示意義:單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下降18%,12個綠色工廠與11個無廢工廠的建設,使吉利成為首個入選"無廢企業"的車企。這種將可持續發展納入核心戰略的舉措,不僅符合全球汽車產業轉型趨勢,更在歐盟碳關稅等貿易壁壘形成前構筑起競爭護城河。
五、寫在最后:中國汽車的新范式
當觀察者還在爭論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的分野時,吉利汽車已用"新能源滲透率54%、技術專利數行業前三、出口覆蓋50國"的立體化成績,給出了第三種答案。這種融合了規模化制造、持續技術創新與全球化視野的發展模式,正在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從上海車展的科技盛宴到全球市場的攻城略地,吉利汽車證明: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中,堅守"安全"底線、踐行技術普惠、構建全球價值鏈的企業,方能真正實現從追趕到引領的跨越。當銀河戰艦原型車的燈光熄滅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時,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篇章已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