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穩回暖,上汽集團開啟全新增長周期
水滴汽車 殷楠 | 01-03
117641
當下,汽車行業作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關鍵載體,正在經歷深刻的顛覆與重塑,諸多成長于內燃機時代的汽車集團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筆者查詢發現,世界排名前十的車企中,有多達8家今年面臨銷量和利潤下滑;不久前爆出的德國大眾首次對本土工廠大規模裁員,日產與本田決定合并以抱團取暖,這些事例無不表明,巨頭轉型猶如巨輪調頭,不僅需要付出參天倒峽之力,過程也是充滿艱辛。
在國內市場,多年穩居首位的上汽集團同樣處于轉型周期的低谷階段。然而,近期上汽集團股價卻逆勢上揚,走出了一波明顯的向上行情。金融學中的 “利空出盡” 理論似乎在上汽身上初現端倪,資本市場向來關注企業的基本面和未來發展前景,眾多券商研報一致認為,上汽集團的經營狀況正全面好轉,觸底反彈的時刻已然臨近。
看決心:強大內驅力推進深度變革
資本市場的信心首先來自上汽集團迎難而上的決心。今年7月,由王曉秋與賈健旭組成的上汽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走馬上任,全員上下統一思想,做好臥薪嘗膽,艱苦奮斗的準備。
之后,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重要板塊的管理層相繼調整,一批擁有豐富一線業務經驗、富有創新精神的管理者擔綱重任。他們的平均年齡較以往顯著降低,呈現出年輕化、專業化的態勢,形成了“技術+營銷”的互補組合,為上汽集團的智能電動轉型注入了強大動力。
新管理層上任后,迅速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將資源整合、協同合作與營銷強化置于核心位置。在這一戰略的推動下,上汽集團內部各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得到了積極提升。例如,在研發資源共享方面,各品牌正開始利用集團的共性技術平臺,以避免重復研發,從而大幅提高研發效率;在生產環節,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和供應鏈管理,推動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產能的合理分配;在營銷領域,啟動整合營銷渠道和策略,力爭讓品牌推廣更加精準高效,降低獲客成本,提升轉化率。
都說態度決定一切,激發自驅力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上汽的此輪改革,讓外界看到了上汽的果決,同時也彰顯出企業應對變革的敏捷性。
看底牌:硬實力構筑向上基石
在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初期,總免不了泥沙俱下、無序競爭的問題,但隨著變革深入,泡沫破碎,留在牌桌上的人永遠都是手握雄厚底牌的人。雖然今年價格戰依舊慘烈,但行業正在回歸正確的發展觀——越來越多企業認同,造車是一門長期主義的事業,投機取巧無法長久,最終還是要拼硬核實力。
2024年,上汽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93位,作為11年進入全球百強行列,并且連續12年躋身全球行業前十的中國車企代表,上汽有的不只是龐大的體量,更是一般企業難以企及的體系能力,包括最豐富的品牌陣容,最強的產業鏈協同能力,最雄厚的技術研發實力等,這些都是支撐上汽穿越周期的底牌。
其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企業的技術實力。所謂科技革命,一定是掌握越多未來核心技術的企業越有競爭力。過去十年間,上汽集團在智能電動核心技術領域持續加大投入,累計投入近1500億元,這一巨額投入為集團帶來了豐碩的技術成果。
目前,上汽集團已擁有26000余項有效專利,構建起了一套完整且先進的技術體系,涵蓋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等核心技術領域,形成了“七大技術底座”。
并且這些技術底座已全面升級2.0時代,其中,“星云”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在提升整車性能方面表現卓越;上汽集團研發的固態電池預計將在2025年搭載在自主品牌車型上??,其能量密度更高,適用范圍更廣,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全新平臺化魔方電池在安全性和續航能力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基于這項先進技術,上汽乘用車在業內第一個提出超級安芯承諾,囊括業界最高標準的“零燃保障”和“三電終身質保”承諾,全面提升了新能源車的安全天花板;“銀河”全棧3.0智能車解決方案則為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體驗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2026年底,上汽將發布面向量產的L3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有望率先為消費者帶來行業領先的自動駕駛體驗。
目前,上汽集團已全面掌握了智能電動化時代所需的所有核心技術,它們不僅將對自主品牌業務持續向上突破起到有力支撐,也可實現對合資企業的產品賦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還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上海不僅是中國的經濟之都,更是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創新之都,當地政府大力支持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并積極推動上汽深化改革。這片沃土提供的養分,也是助推上汽集團重回上升通道的重要動力源。
看數據:關鍵指標向上展現復蘇態勢
最明確的復蘇證據還是來自客觀數據,上汽集團已經有多項關鍵指標畫出了微笑曲線。
筆者了解到,2024年12月,上汽集團整車批發銷量達48.3 萬輛,終端交付量達50.6萬輛,月銷量環比實現六連漲,全年累計批發銷量達到401.3萬輛,終端交付量達到463.9萬輛。全年上汽自主品牌銷量達到240.8萬輛,在集團整體銷量中的占比達到60%,較2023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新能源車銷量達123.4萬輛,同比增長9.9%,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車銷售6.6萬輛,同比增長71.2%。海外市場終端交付量達108.2萬輛,同比增長2.6%,在行業中繼續名列前茅;尤其是在歐盟反補貼的不利影響下,上汽MG重點發力HEV細分市場,在歐洲銷量突破24萬輛,實現逆勢增長。
上述成績的取得,充分體現了上汽集團在市場策略調整和產品競爭力提升方面的顯著成效。
其中,作為企業壓艙石的合資板塊業績回暖,讓資本市場對上汽集團來年的表現有了更樂觀的預期。經過了短暫的震蕩調整,11月份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實現銷量同比增長,上汽通用降幅不斷收窄,重點車型表現突出。
更具深遠意義的是,上汽集團憑借中國市場智能電動化的發展趨勢,以及自身強大的智能電動化領域的技術儲備,正逐步走向反向賦能合資品牌的道路,率先開啟合資合作2.0時代。
上個月,在上汽大眾40周年之際,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延長合資協議,進一步加強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將上汽大眾的合資期延長至2040年。根據協議,到2030年,上汽大眾將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15款專為中國市場開發,包括純電、插電、增程三種動力形式。同時,上汽奧迪的合作也再上新臺階,發布新品牌AUDI并推出首款智能電動概念車。這些智能電動新產品上,都將搭載上汽行業領先的智電創新技術。
筆者認為,以先進技術為重點,強強聯手、美美與共的合作新模式,是一種與時俱進,有助于從根本上扭轉合資品牌在轉型中的被動局面,實現高質量發展。上汽集團作為第一批擁抱合資模式的中國車企,再次為全行業打了樣,同時也用技術實力捍衛了中國汽車的行業地位。
此外,出海也是外界重點關注的方向,因為它直接決定了企業未來的增長空間及其行業地位;同時,出海也是中國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上汽集團無疑是中國汽車企業中的“出海標兵”,在海外成功構建了包括創新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內的汽車產業全價值鏈,目前產品和服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4年1~11月,上汽海外市場批發銷量達93.7萬輛,在行業中繼續名列前茅。2024年上汽集團在受到歐洲反補貼調查的不利影響下,仍然在當地實現了銷量上漲,1~11月MG品牌在歐洲市場累計銷量達22萬輛,積極克服歐盟反補貼調查不利影響,保持同比正增長,2024年全年有望再創新高。
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展現出的強勁韌性,不單因為其布局早,而是因為它走的是全產業鏈輸出模式,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扎根在海外市場,企業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地用戶需求,基于先進的技術和全球標準,打造產品力過硬的爆款,并且在品牌營銷和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上,也做到了中國車企最好。也正是因為上汽集團一直以來下的都是一盤全球大棋,擁有更大的戰略縱深,所以在應對市場變化時也能有更多縱橫捭闔的空間。
如今,上汽集團在全球市場長出的枝干,也在為其他中國品牌出海提供蔭庇。據悉,上汽正在積極布局遠洋碼頭、運輸船,與合作伙伴攜手為“中國汽車出海”打造“門到門”國際全鏈服務體系。
寫在最后:
在汽車行業的變革浪潮中,上汽集團正以堅定的決心、深厚的技術實力和明確的復蘇指征,證明自己具備走出低谷、實現逆襲的堅實基礎。正如寒冬過后必將迎來暖春,上汽集團有望在這場行業變革中脫穎而出,成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強健巨人。
未來,上汽集團將繼續引領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潮流,為全球消費者帶來更多創新產品和優質服務。我們有理由相信,上汽集團的明天將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