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狠!5噸重鋼卷5個角度5次暴擊車身,東風本田S7都能抗住?
東哥汽車評論 | 04-21
20384
為了測試車身安全,用5噸重的鋼卷,5個角度連續5次暴擊車身,東風本田S7驚到我了!
最近有媒體用東風本田S7做了一次“地獄”級的測試,模擬鋼卷從卡車上跌落后,滾動撞向運動中的車輛,考驗車輛抵抗巨大沖擊的能力。
第一輪,撞擊車頭
5噸重的鋼卷,從1.8米高的貨車上,以15度角滾動跌落到地面,之后鋼卷在地面上繼續滾動5米,正面撞擊對向正在以30km/h速度行駛的東風本田S7車頭位置。
撞擊后結果顯示:車頭正常潰縮變形,引擎蓋隆起折彎,但沒有侵入乘員艙,主副駕氣囊正常爆開,門把手自動彈出,sos啟動。
第二輪,撞擊主駕側
還是第一輪的撞擊條件,鋼卷正面極度偏置撞擊對向正在以30km/h速度行駛的東風本田S7主駕側。
撞擊后結果顯示:車頭正常潰縮變形,引擎蓋隆起折彎,但未侵入乘員艙,車內主副駕氣囊、后排氣囊、主駕側前后排氣囊、中央扶手處氣囊全部正常爆開,門把手彈出,sos啟動。
第三輪,撞擊副駕B柱。
這個5噸重的鋼卷,從高1.8米的貨車上以15度角滾動至地面,并在地面上繼續滾動2米,側面撞擊靜止狀態下的東風本田S7副駕駛位一側B柱位置。
撞擊后結果顯示:B柱沒有明顯彎折,車頂線條完整,整體車身骨架沒有明顯變形,車門能正常打開。
第四輪,撞擊主駕A柱
還是這個鋼卷,從叉車上以約20km/h的速度沖向東風本田S7,并在主駕A柱上方掉落,直接砸在車頭與A柱位置。
撞擊后結果顯示:A柱只是輕微凹痕,車門依然可正常開啟。
第五輪,撞擊副駕A柱。
和第四輪的撞擊條件相同,結果顯示,副駕A柱同樣只是輕微凹痕,車門可以正常開啟。
特別要指出的是,第三輪的側面撞擊位置,正好是東風本田S7電池包的側向位置,電池包沒有受到任何損傷。
東風本田S7的電池包,用的是國內最大、噸位最高的1.2萬噸一體壓鑄式全鋁殼體,有15層硬核物理保護,分體隔離式冷卻系統,電池電路還有"雙保險"設計,被重擊后發生起火爆炸的風險極低。
另外,東風本田S7的電池包是多模組結構,哪塊損壞了可以直接更換哪塊,維修的費用不到整包維修費用的1/10。
用地域般的方式測試車身安全,主要還是有以下幾個底氣。
2024年,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聯合主辦的中國十佳車身評選活動中,東風本田S7一舉斬獲“2024年中國十佳車身”殊榮。
另外車身材質,東風本田S7的高強度鋼占比達到了68%,1500MPa航空級熱成型鋼占比為25%,車身扭轉剛度超過4萬牛·米/度,遭受大力撞擊的時候,車身有極強的抗變形能力和操控的穩定性,這是豪車才有的用料水平。
至關重要的A柱,東風本田S7采用的是同級獨有的五層板結構,包含三層1500兆帕熱成型鋼和一層980兆帕高強度鋼,搭配本田獨創的電阻焊技術,保證了多層高強度鋼材的焊接強度,還減少了A柱的寬度。
眾所周知,A柱不折,乘員就安全。
東風本田S7為什么可以承受如此強大的沖擊力,現場的張教授根據時間、潰縮區域和車輛的受損情況,從物理學的角度,給出了三層遞進式傳力結構的專業解讀。
上層:引擎蓋折彎引導力分散;中層:縱梁蜂窩吸能盒潰縮吸收30%沖擊;下層:副車架剛性支撐,防止鋼卷侵入底盤。
而東風本田S7特有的五層結構的A柱+防火墻層加強板,就像一個‘千斤頂’,足以頂住5噸重鋼卷的沖擊波,所以乘員艙才會0變形。
總結
都講安全是最大的豪華,在看不見的地方下猛料,背后正是本田對安全和品質的堅守,東風本田S7堪稱行業安全新標桿!